“國際環(huán)保組織綠色和平的報告稱:‘立頓’綠茶被檢出含有國家規(guī)定不得在茶樹上使用的高毒農藥——硫丹。”這是一條微信上盛傳的吸睛消息。“開門七件事”之一的“茶”與“高毒農藥”聯系在一起,難怪一些網友驚呼“傷不起”,發(fā)誓:“再也不喝了!”
舊聞新說的“恐茶癥”
這條消息其實是條舊聞,其實際發(fā)生時間是2012年。當時國際環(huán)保組織“綠色和平”在北京隨機購買了4份“立頓”牌袋泡茶,經第三方實驗室檢測,共發(fā)現17種不同的農藥殘留。其中,綠茶和鐵觀音的農藥殘留多達13種,茉莉花茶中亦含有9種,而“立頓”綠茶則含有國家規(guī)定不得在茶樹上使用的硫丹。
硫丹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對眼睛和上呼吸道有一過性刺激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損害,并可能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和胎兒健康。硫丹屬高毒農藥,主要用作農用殺蟲劑。硫丹也是一種很有爭議的農藥,因其毒性、生物蓄積性和內分泌干擾素作用,已有包括歐盟、亞洲和西非等地的50多個國家及地區(qū)禁止使用,但它也依然在印度、巴西、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被廣泛使用。
我國是產茶大國,硫丹曾被用于茶樹。在國外,硫丹污染蔬菜、水果的情況也很普遍,它是美國所檢測的5000種食物中經常被檢測出的農藥殘留之一。2007年,新西蘭受檢的西紅柿中,32%都有硫丹殘留,而且殘留水平還很高。此外,在辣椒、黃瓜、梨、植物油、沙拉調味汁、花生和花生醬中也發(fā)現有農藥殘留。
當時,“立頓”含有硫丹的消息一經披露,立即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為此,“立頓”出品方聯合利華通過官方微博聲明:“立頓”茶系列飲品完全符合我國國家標準中關于農藥殘留的規(guī)定,是安全和合格的產品。
茶葉有農藥殘留“不稀奇”
針對硫丹一事,“立頓”曾表示,查出微量禁用農藥并不稀奇。因為“現代檢測手段發(fā)達,查出通過空氣、土壤等渠道進入的微量禁用農藥不足為奇,關鍵是含量是否超標。以農藥666為例,雖然早已經禁用多年,但其在空氣中要完全消解至少需要數十年時間,也完全可以檢測得到”。
“立頓”的“不足為奇”的態(tài)度讓消費者有些不舒服,但其說法卻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妨看一條最近的“新”聞。不久前,有媒體報道,中國出口歐洲的茶葉中檢出高含量高氯酸鹽,并且歐盟準備制訂嚴苛標準來限制中國含高氯酸鹽茶葉進口。高氯酸鹽是什么?茶葉中為什么會有高氯酸鹽?
高氯酸鹽是一種持久的化學污染物,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可存在數十年。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人們將高氯酸鹽應用于火箭與導彈的固體推進劑、航天器材、軍火、煙花爆竹、爆破劑等生產領域,還用于紡織物固定劑、電鍍、橡膠制品、染料、涂料等產品的生產過程。高氯酸鹽易溶于水,可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飲用水水源,也可經過土壤和水被植物所吸收并富集。高氯酸鹽的污染主要來源于人類對上述產品的大量生產和使用。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在多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檢測到了高氯酸鹽,甚至在幾乎所有的監(jiān)測點種植的西紅柿、菠菜、萵苣、胡蘿卜以及海產品中也都檢測到了高氯酸鹽。我國相關部門在檢測多個飲用水廠的原水和出廠水樣品時發(fā)現,無論原水還是出廠水都含有高氯酸鹽。在我國春節(jié)煙花爆竹集中燃放之后,研究者發(fā)現,雪水樣品中高氯酸鹽的濃度可高達85.99微克/升。在這樣的高氯酸鹽污染的總體背景條件下,茶葉怎么可能獨善其身?
2011年6月,我國相關部門要求全面禁止使用硫丹、滅多威等高毒農藥。但由于其殘留周期長,如硫丹殘留周期可達幾十年,過去使用過該農藥的茶園,即使已經停用,也有可能被檢測出殘留物,因為此時很多茶葉已經采摘并制成茶葉了。
農藥殘留≠農藥超標
許多人一聽到“農藥殘留”就如臨大敵,其實這是把“農藥殘留”和“農藥超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了。其實,農藥殘留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它終究不是什么好東西,因此就需要一個標準去界定它。因此,不能說茶葉中檢測出了農藥殘留就是不安全的產品了,關鍵要看其是否在標準規(guī)定的范圍之內。比如,“綠色和平”的檢測數據并沒有比對國家頒布的標準,報告中只是告訴了消費者茶葉中有農藥殘留,但事實上這個殘留量還不到國家標準的1/7。這就好比說,你去醫(yī)院體檢,必須通過對照醫(yī)學上的標準值,才能了解和確定自己體檢的指標是否正常。這也是當時“立頓”相關新聞爆出后,許多業(yè)內專家紛紛質疑的原因。
也許有人會說,我國的許多食品標準都比國外低,茶葉的標準也不會高。事實上,我國是全世界主要產茶國中農藥殘留標準較嚴格的國家之一,如國際食品法典標準中涉及茶葉農藥殘留標準有15項,我國已制定27項,而印度只有5項。我國還是唯一一個制定了茶葉稀土標準的國家。在一些農藥殘留的標準上,我國也嚴于其他國家,比如硫丹,我國標準是20毫克/千克,而日本和歐盟是30毫克/千克。
盡管2011年6月,我國全面禁止使用硫丹、滅多威等高毒農藥,但由于農藥在土地和茶樹上會有一段時間的殘留期,如硫丹殘留期可長達5~6年,為此,我國現行國家標準與食品法典委員會給出了10年的過渡期。應該說,這是客觀和科學的。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化學污染與健康安全重點實驗室主任吳永寧曾指出,公眾在風險認知的問題上存在一些誤區(qū),比如“零風險”與“零容忍”的關系。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真正能夠做到的是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風險度內,但對非法添加、摻雜使假等行為必須“零容忍”。再比如農藥殘留問題,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MRL)的標準是貿易標準,卻常常被錯誤地理解為人的健康安全標準。正因為如此,公眾常把風險理解為“危害+后果”,而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危害+劑量”。還記得“蘇丹紅鴨蛋”嗎?每天吃1000個蘇丹紅鴨蛋才有可能因此得癌癥,這就是“危害”和“劑量”的關系。雖然“茶”是人們“開門七件事”之一,但茶葉的絕對飲用量并不多,一般來說人均每天的消費量也就10克左右。我國常用農藥主要為有機磷農藥和有機氯農藥,前者為水溶性,后者為脂溶性(硫丹即屬于脂溶性);所以,只要殘留量不超標,飲茶就是安全的。
總之,有農藥不可怕,關鍵要看是否超出了影響健康的限度。
生活方式對健康影響更大
2015年,我國最新修訂的、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為包括硫丹在內的12種劇毒、高毒農藥的使用加了一道“緊箍咒”: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這是我國食品安全法實施6年以來,首次明確提出在蔬菜、瓜果等的生產中禁止使用劇毒農藥。消息發(fā)布后,也有不少網民疑惑,既然是劇毒、高毒農藥,何不將其全面禁止?
農業(yè)部農藥檢定所專家指出,10年前,高毒農藥在農藥中占比近30%,現在還不到1.7%。目前個別高毒農藥還無法被替代,如用于糧食倉儲等的藥品以及處理急發(fā)、爆發(fā)問題的藥品等。這類農藥規(guī)范使用是安全可控的,而且它們在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也是被允許使用的。
盡管“完全可控”,但消費者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最好不用農藥,這樣才最安全。如果這樣的話,那丹麥應該是全世界食品最安全的國家。在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fā)布的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中,丹麥名列第一。其名列前茅的關鍵原因在于,丹麥擁有一整套嚴格的食品安全保障體制和完善、有效的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系。丹麥的有機食品食用人群占總人口的7.8%,且有機食品是100%不使用化肥、農藥,其他無機水果、蔬菜的農藥噴灑也在嚴格的規(guī)定范圍內,丹麥農業(yè)部每年會定期派人抽查,如果農藥、化肥超標,農場主將被剝奪生產權。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機國家”,卻被冠名為“癌癥之都”,每年10萬人中就有326人罹患癌癥。這似乎難以理解。然而,從世界衛(wèi)生組織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的數據中可以看出,生活方式是引發(fā)癌癥的重要影響因素。丹麥女煙民比率比平均值高,丹麥的酒消費量也很高,這兩個因素都會提升患癌的風險。
“丹麥現象”說明,比起所謂的農藥殘留、致癌物等,生活方式的選擇更為重要。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兒童醫(yī)院研究所的資深科學家布魯斯·艾姆斯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們從食物中攝入的殘留農藥微乎其微,真正的健康危險是糟糕的飲食結構,營養(yǎng)缺乏更可能導致癌癥。”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醫(yī)學中心的病理學家塞繆爾·科恩也強調:“與過分關注食物中的少量農藥污染問題相比,關注營養(yǎng)問題對健康更有益。”
當然,農藥殘留畢竟不是什么有益的東西,慎之又慎、少之又少當然最好。 但也不必無限放大,否則不僅會產生恐慌,更會偏離實際,于身體健康毫無益處。
【責任編輯】張小萌
請到「后臺-用戶-個人資料」中填寫個人說明。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6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