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博比特蟲會向獵物身體里注入毒素,能夠幫助博比特蟲消化獵物,方便博比特蟲把獵物拖進巢穴中大快朵頤。博比特蟲因為跟人類不同,并不具備大腦、肉眼等器官,但擁有非常敏銳的神經系統,能夠借助自己的觸須來感知周圍的動向,配合自己的毒素一起來捕捉獵物。
博比特蟲的進食器官十分復雜,被稱為“咽頭”,能由內向外翻轉。在其末端具有鋒利的下顎,一旦獵物被抓住,博比特蟲往往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斬為兩段。有時候人無意中接近,也可能遭其“毒口”。捕到獵物之后,博比特蟲便立即躲進自己的洞中進食。博比特蟲利用5根觸角探測途經的獵物,使用名為咽腔的無上肌肉口器捕捉它們。博比特蟲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超快的速度和超強的攻擊能力能夠將魚類瞬間撕成兩半。這對獵物來說,或許是最痛快的結局,如果最初僅僅是被咬傷,它們會被拖入博比特蟲的洞穴里,遭受噩夢般的折磨。雖然捕食兇猛,但博比特蟲其實是雜食性的。如果獵物稀少,它們會取食海草或其他海洋植物,也會清除藏身處周圍的少量腐爛食物。
十大最危險的海洋生物
十大最危險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應該是大部分人都了解的比較少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海洋生物并不多,而稀有的海洋生物更是只能通過網絡了解,以下十大最危險的海洋生物。
1、箱水母
要問海洋中最危險的生物是什么,那一定是非箱水母莫屬了,箱水母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劇毒水母,也是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對人毒性最強的生物,位列全球十大毒性最強動物排行榜第一名。
2、藍環(huán)章魚
藍環(huán)章魚是主要分布在日本和澳大利亞之間海域的一種體型較小的章魚,它們有著十分艷麗的體色,同時也含有劇烈的毒素,如果被它們咬上一口就能致人死亡,是海洋有毒的十大殺手之一。
3、石魚
石魚是生活在海底巖礁、珊瑚間的一種有毒魚類,它們是海洋世界中偽裝的高手,能夠像石頭一樣靜靜潛伏在海床上等待獵物送上門來,它們所釋放出的毒液能夠導致暫時性的癱瘓,如果不治療就會死亡,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魚之一。
4、貝爾徹海蛇
貝爾徹海蛇是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莫爾群島暗礁附近的一種有毒海蛇,也是全球毒性最強的蛇類之一,雖然它們性情比較溫順,不太容易主動傷人,但被它們咬到的人能在數分鐘內致死。
5、繡花脊熟若蟹
繡花脊熟若蟹也叫馬賽克蟹,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種有毒的螃蟹,它們有著紅色的體色,身體上還長滿紅白相間的網狀花紋,但它們卻是目前已知的最毒的螃蟹,它們體內含有的毒素能夠毒死45000只小老鼠。
6、雞心螺
雞心螺是主要生長在熱帶海域的一種漂亮海螺,它們種類多樣,身體上大多有著漂亮的色彩和花紋,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十種貝類之一,但它們尖端的部分卻隱藏有能夠射出毒液的毒牙,射出的毒液能夠讓受傷者一命嗚呼。
7、等指???
等指??侵饕植荚诘刂泻:痛笪餮髺|部海域的一種??鼈兊捏w色變化大,有深紅色、紅褐色或者乳黃色等等,它們觸角的`刺絲囊能夠噴射出含有劇毒的毒液,這種毒液足以引起動物死亡。
8、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是主要生活在大西洋熱帶海域的一種劇毒水母,因形如僧侶的帽子而得名,它們有著十分動人的外表,但它們的觸手上卻布滿了無數含毒的刺細胞,射出的毒液足以致命。
9、刺鰩
刺鰩是目前已知的體型最大的一種有毒魚類,它們有著扁平的身體和細長的尾巴,尾巴的長度可達37公分,尾巴上長有毒刺,如若被這種毒刺刺到胸腔,則會造成重傷或死亡。
10、刺冠海膽
刺冠海膽在世界很多海域都有分布,它們也是十大最危險的海洋生物,它們長長的棘刺上含有毒液,如果被棘刺扎進皮膚,能夠使人心跳加快甚至痙攣。
1、箱形水母
箱形水母也叫立方水母,因外形像方形的箱子而聞名,身體呈透明狀,別看它可愛,但它是目前已經毒性最強的生物,觸須上有上千個毒刺,如果不小心被它刺傷,在4分鐘之內不及時治療的話就會立即死亡。
2、海蛇
海蛇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動物,雖然體型比較小,但它的毒性基本上是眼鏡蛇的兩倍,也是海洋中最毒的十大動物之一,被海蛇咬中之后沒有明顯的疼痛感,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肌無力,另外,被海蛇咬傷是有潛伏期的,人不會在短時間內死亡。
3、藍環(huán)章魚
藍環(huán)章魚也叫藍圈章魚,因身上被藍色的小圓圈覆蓋而聞名,藍環(huán)章魚體型較小、毒性很大,被它咬中傷口會大量出血并且呼吸困難,也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強的動物之一。但藍環(huán)章魚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如果遇到一定要遠離。
4、刺鰩
刺鰩也叫黃貂魚,身體扁平、尾巴較長,也是目前已知的體型最大的有毒魚類,毒刺主要分布在尾巴,如果不小心被它刺中的話,可能會造成死亡,也是十大最危險的海洋生物之一。
5、石頭魚
石頭魚也叫老虎魚、玫瑰毒鲉,在海洋十大危險動物排名中排第五,主要生活在巖礁下,背脊被毒刺包裹,非常鋒利,能夠刺穿腳掌,它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如果不小心踩到它,就會釋放致命的劇毒。
6、沙巖???
沙巖??且环N構造很簡單的刺胞動物,形狀看著像花朵,但其實每一條觸手上都能釋放毒液,也是目前已知非蛋白毒素中毒性最強烈的毒素之一。
7、牛鯊
牛鯊是唯一一種可以在淡水生活的鯊魚品種,雖然體型不算很大,但也是世界最危險的鯊魚之一,食性很雜,不僅吃各種動物,還會吃人,經常會無緣無故對人類進行襲擊。
8、蓑鲉
蓑鲉也叫獅子魚、火雞魚,是一種主要生活在溫帶海域珊瑚礁內的夜行魚,體型不大,但背部被毒刺覆蓋,在遇到危險時,會用毒刺攻擊。
9、雞心螺
雞心螺也叫芋螺,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海域并擁有美麗花紋的螺類,雖然形狀很小,但它含有劇毒,毒液會從牙齒噴射出來,會對人造成致命傷害。
10、虎鯊
虎鯊也叫居氏鼬鯊,是生活在溫帶或暖溫帶的大型鯊魚,性情兇猛,食性較雜,可以吃海洋中的任何動物,而且捕獵方式比較殘忍,會不停對獵物進行撕咬,直至獵物死亡。
十大罕見海洋生物
10、劍吻鯊(goblin shark)
這是一種深海生物,擁有鋒利的牙齒。幸運的是,這種鯊魚對人類幾乎沒有威脅,因為它們大多數都吃海底魚類。據悉,劍吻鯊分布在全球各大洋中,從墨西哥灣到日本海都能找到它們的存在。
9、勃氏新熱鳚(sarcastic fringehead)
這可能是最可笑的名字,但這種兇猛的小魚卻不可笑。它們以大嘴聞名,有極強的領土意識。這種魚善于伏擊,獵物包括甲殼動物。勃氏新熱鳚原產于美國南加州和墨西哥的巴哈(baja)。
8、水熊(water bear)
這是世界上最堅韌的生物。這種水棲微生物被歸類為極端微生物,意味著它們能在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無法生存的環(huán)境中生活。它們的壽命可達200年。
7、蜘蛛蟹(spider crab)
這是外貌最奇特的生物之一。它的身體上有許多觸手,而且有8條腿,還有2條長長的爪臂。通常,在英國南部和西海岸的沙子中容易發(fā)現蜘蛛蟹的蹤跡。
6、博比特蟲(bobbit worm)
生活在溫暖海域,平均體長為1米,最長可達3米。博比特蟲將自己長長的軀體埋在泥沙中捕獵,用5條觸須探索獵物。由于其牙齒鋒利,加上攻擊速度快,獵物常被其切為兩半。
5、翻車魚(mola mola)
這是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魚,成年翻車魚平均體重達1000公斤。它們原產于溫帶和熱帶海域。盡管體型龐大,但翻車魚幾乎僅以水母為食,對人類沒有任何威脅。
4、彩帶鰻魚(rainbow eel)
盡管其看起來很漂亮,但卻十分有攻擊性。彩帶鰻魚體長可達1.3米,且可改變顏色性別。
3、蝙蝠魚(red-lipped batfish)
蝙蝠魚擁有紅色的嘴唇,而它的胸鰭可助它在海底行走。只有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深海中,才能見到它的身影。
2、水滴魚(blobfish)
又名憂傷魚,通常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海域。因它們生活在600米到1200米的深海中,人們很難看到它們。
1、桶眼魚(barreleye)
又被稱為幽靈魚,以凸出、桶狀的大眼睛得名。這種魚有四只眼睛,頭部透明,這意味著你可以看到它們的大腦。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距今大約2億年前,地球還處于富氧狀態(tài),氧氣的含量占據空氣的百分之35左右,許多動物在氧化作用下迅速成長,而體型也是如今的數倍。據說,當時地球上一只蜻蜓如果展開了翅膀,其長度甚至可以達到2到3米,它們可以輕松地抓起一個成年人,而僅僅是巴掌大的蜈蚣,在富氧狀態(tài)下體長超過了2米。
因此,如果有人穿越到2億年前的地球,肯定會被巨型生物嚇一跳,而如果人類誕生在巨型生物橫行霸道的年代,那么地球的統治者也不可能是人類了。而放眼現在,很多動物的體型都縮小了,但它們仍然具有殺傷力,而在充滿未知的深海世界中,科學家還發(fā)現了一種存活了上百萬年之久的史前生物,人們稱它為“博比特巨蟲”。
從名字看來,很多人會聯想到科幻電影《蒙古巨蟲》,在電影中,蒙古巨蟲是一種生活在荒漠底下的巨型蠕蟲,它們平時潛伏在沙漠之下,靜靜地等待獵物出現。而一旦感知到獵物靠近,蒙古巨蟲就會從沙地下一躍而起,在描述中,蒙古巨蟲身長達十幾米,它們長著一個血盆大口可以一口將獵物吞下,而且舌頭里還藏有強腐蝕性的毒液。而與蒙古巨蟲相比,博比特蟲雖然沖擊性很強,但體型卻沒有那么夸張,它們屬于瘦長的蠕蟲,體長通常在2到3米左右。
雖然博比特蟲沒有毒性,但它們卻擁有一個特殊的進食武器,當博比特蟲進食時,它會將嘴巴兩側的螯鉗打開,而一旦有獵物經過,博比特蟲的螯鉗就會如同捕獸器一樣瞬間合攏,將獵物攔腰折斷。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此前,英國移民男子就曾在自家的金魚缸中發(fā)現了一條埋伏了兩年多,身長超過1米的博比特巨蟲,它就藏身在一塊巖石當中,若不是男子發(fā)現自家的金魚越來越少,可能這條博比特蟲還會成長得更恐怖。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不能吃。巨型博比特蟲沒有天敵。
1、博比特蟲的體形驚人,在全世界的溫暖海域都有發(fā)現。早在19世紀,海洋學家就已經認識到它們是體型最長的多毛類動物。多毛類主要生活于海洋,具有環(huán)節(jié)。博比特蟲的平均長度約1米,但最長記錄可達3米。
2、日本串本海中公園的副經理Hiro'omi Uchida在一份報告中描述了2009年,在瀨戶漁港發(fā)現的一條巨大的博比特蟲。這條蟲子躲藏在一艘系泊筏的漂浮物中。它是什么時候躲到漂浮物中,來的時候是幼蟲還是半成蟲,都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在漁港里的生活很不賴。被發(fā)現的時候,蟲子已經長到了3米,體重近0.5公斤,擁有673個環(huán)節(jié)。這是目前為止發(fā)現的最大的博比特蟲。
3、博比特蟲的進食器官十分復雜,被稱為“咽頭”,能由內向外翻轉。在其末端具有鋒利的下顎,一旦獵物被抓住,博比特蟲往往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斬為兩段。有時候人無意中接近,也可能遭其“毒口”。
4、捕到獵物之后,博比特蟲便立即躲進自己的洞中進食。博比特蟲利用5根觸角探測途經的獵物,使用名為咽腔的無上肌肉口器捕捉它們。博比特蟲具有很強的攻擊性,超快的速度和超強的攻擊能力能夠將魚類瞬間撕成兩半。
以上就是關于博比特蟲有毒 ,博比特蟲有毒嗎的全部內容,以及博比特蟲有毒嗎 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5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