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
[lài]
賴姓是一個發(fā)源于北方,而在歷史演進中成為以廣東為主居地的典型南方姓氏。賴姓人才輩出,尤以宋明兩代江西萬安為盛,故有:“一縣兩代人才多,江西萬安賴氏興”的佳話流傳于世。
賴(Lài)姓源出有三:
源流一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國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于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后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源流二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nóng)氏的后裔,以國名為氏。據(jù)《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后裔有四支,屬于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東遷,于商代在河南厲鄉(xiāng)縣建賴國,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后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zhèn))。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后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源流三
源自少數(shù)民族有賴姓:
①阿昌族賴姓源于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均有賴姓。
漢字:賴拼音: lái筆畫: 13部首: 貝五筆: gkim基本解釋賴(賴)lài倚靠,仗恃:依賴。
仰賴。
百無聊賴(精神上無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沒意思)。留在某處不肯走開:賴著不走。不承認:抵賴。
賴賬。
賴婚。刁鉆潑辣,不講道理;游手好閑,行為不端的人:賴子。
無賴。
誣,怪罪:誣賴。
不好,劣:好賴。姓。bilkgo back on one*s wordhold on in a placepoorreply好筆畫數(shù):13;部首:貝;筆順編號:1251234352534
賴 [lài]賴姓是一個發(fā)源于北方,而在歷史演進中成為以廣東為主居地的典型南方姓氏。賴姓人才輩出,尤以宋明兩代江西萬安為盛,故有:“一縣兩代人才多,江西萬安賴氏興”的佳話流傳于世。賴(Lài)姓源出有三:源流一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國名為氏。據(jù)《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于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后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
源流二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nóng)氏的后裔,以國名為氏。據(jù)《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后裔有四支,屬于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東遷,于商代在河南厲鄉(xiāng)縣建賴國,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后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zhèn))。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后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源流三源自少數(shù)民族有賴姓:
① 阿昌族賴姓源于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 另外滿、臺灣土著、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均有賴姓。
漢字:賴拼音: lái筆畫: 13部首: 貝五筆: gkim基本解釋賴(賴)lài倚靠,仗恃:依賴。
仰賴。
百無聊賴(精神上無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沒意思)。留在某處不肯走開:賴著不走。不承認:抵賴。
賴賬。
賴婚。刁鉆潑辣,不講道理;游手好閑,行為不端的人:賴子。
無賴。
誣,怪罪:誣賴。
不好,劣:好賴。姓。bilkgo back on one*s wordhold on in a placepoorreply好筆畫數(shù):13;部首:貝;筆順編號:1251234352534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2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