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腳樹鶯:別名山樹鶯_告春鳥_棕脅樹鶯,為雀形目、鶯科、樹鶯屬鳥類,原產于亞洲南部,中國、印度、孟加拉、不丹、老撾、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越南。棲息于海拔1600-2400m高度闊葉林樹叢和灌叢間,在草叢或綠籬間也常見到。1845年命名,共2個亞種。
小型樹鶯科鳥類,羽色暗褐,與日本樹鶯相似,但跗跖長一般不及23毫米。眼部上方,自鼻孔向有一條平直的淡黃色眉紋,眼周呈淡黃色。上體概呈橄欖褐色,兩側淡棕色,下體偏白而染褐黃。
強腳樹鶯形態(tài)特征 >
頭體長9-13cm,嘴褐色,上嘴有的黑褐色,下嘴基部黃色或暗肉色。腳肉色或淡棕色。上體概橄欖褐色,自前向后逐漸轉淡。腰和尾上覆羽深棕褐色自嘴向后伸至頸部的貫眼紋,呈暗褐色。頰和耳上覆羽棕色和褐色相混雜。尾羽和飛羽暗褐色,外翈邊緣與背同色。頰、喉及腹部中央白色,但稍沾灰。胸側、兩脅灰褐。尾下腹羽黃褐色。虹膜褐色或淡褐色。嘴褐色,上嘴有的黑褐色,下嘴基部黃色或暗肉色。腳肉色或淡棕色。
強腳樹鶯生活習性 >
多數(shù)為留鳥,不遷徙。部分冬季游蕩。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性膽怯而善于藏匿,總是偷偷摸摸的躲在林下灌叢或草叢中活動和覓食,一般難以見到,不善飛翔,常敏捷的在茂密的灌叢枝葉間不停地跳躍穿梭或在地面奔跑。迫不得已時也起飛,但通常飛不多遠又落下?;顒訒r常發(fā)出zhe-zhe-的叫聲,清脆而洪亮,從早到晚久鳴不休。常常只聞其聲,不見其影。
強腳樹鶯飼養(yǎng)方法 >
嗜食昆蟲,亦兼食一些植物性食物,如野果和雜草種子等。主要有鱗翅目昆蟲、甲蟲、金龜甲、步行甲、叩頭甲、象甲及膜翅目、鞘翅目和雙翅目的昆蟲及其幼蟲,也兼食一些植物,如野果和雜草種子等。
強腳樹鶯雌雄分辨 >
強腳樹鶯雌雄兩性羽色相似。
強腳樹鶯繁殖方式 >
繁殖期5-8月。巢筑于草叢和灌叢上,距地面高0.7-1.0m。巢呈杯形,巢口位于側面,用草葉、草莖、草穗或樹皮筑成,內墊以細草莖和羽毛。每窩產卵3-5枚,多為4枚,橢圓形,呈純咖啡紅色至酒紅色,微具暗色斑點。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常在巢附近鳴叫和警戒。雛鳥晚成性。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