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貍鼠神話就是一場詐騙案件 一戶農民血本無歸主婦生活無望服毒自殺 2001年2月22日,河北邢臺市內丘縣農民郝根山的妻子服毒自殺。郝家原本日子過得很艱難,去年1月,郝在當地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河北省委農村工作部下屬的海貍鼠開發(fā)研究會推廣養(yǎng)殖海貍鼠,農民投入300元養(yǎng)一對鼠,3年即可賺回1800元。郝自然心動,于是從海研會進了10對海貍鼠,簽訂合同,搞起了養(yǎng)殖。一年下來,幾十只鼠崽也降生了,如按合同銷給海研會,郝應賺到幾千元。令他萬萬想不到的是海研會不履行合同,拒絕回收鼠崽。一家人投入的5000多元錢和300多個日日夜夜的操勞付之東流。郝的妻子再也承受不住,走上了絕路?! 私?,海研會炒賣海貍鼠達十多個省市,僅河北省就有4.7萬戶農民因養(yǎng)海貍鼠蒙受經濟損失,高達上億元。據專家介紹,海貍鼠產于南美,皮肉兼用,目前國際國內市場需求量不大,關鍵是沒有人搞深加工,因而沒有出路。海研會就是把這種沒有經濟價值的動物以高價推廣給數以萬計的農戶,簽合同時許以高額利潤回報,騙取信任。當資金積累到一定規(guī)模時,突然不履行合同,使廣大農民遭受巨額損失。 一場騙局一場夢“海貍鼠”騙了1億多 河北省海貍鼠開發(fā)研究會的合同中稱,養(yǎng)殖戶借養(yǎng)海貍鼠種鼠,每對交押金600元,簽3年的合同,3年內海研會保證回收仔種鼠,每回收一對付給養(yǎng)殖戶130元,合同期滿后只要再還一對種鼠,就全部退還600元押金。依此分析,3年中農戶只要投入飼料的費用,養(yǎng)一對鼠就能賺2000多元的收入,可謂一本萬利。 剛開始,農戶并不敢貿然行事。海研會大作廣告,到處散布養(yǎng)海貍鼠的“好處”。一少部分最初與他們簽合同的農戶還真嘗到了養(yǎng)殖的“甜頭”。海研會正是以這種先履行部分合同,騙取人們信任的手段,誘惑更多的人鉆進他們的圈套。 就在各地農民養(yǎng)殖海貍鼠達到高潮僅一年之后,2000年9月,海研會高級組織突然停止回收海貍鼠,不僅如此,養(yǎng)殖戶的大筆押金也收不回來了。這些受損失的養(yǎng)殖戶大部分是農民夢海鼠、下崗工人、老人、婦女、病殘者。據警方調查,海研會從全國養(yǎng)殖戶手中騙得金額1億多元! 資料通通都收走生怕成為涉案人 為什么會有數以萬計的人聽信海研會?就是因為有“河北省委農村工作部領導下”這幾個字的定性,有“全國行政支持力度大”的承諾,海研會就扛起了金字招牌,也給養(yǎng)殖戶們吃了定心丸,因為他們相信“黨委不會騙人”,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養(yǎng)。然而當他們發(fā)現受騙上當后,又曾多次找有關部門,卻屢遭推托。無奈的養(yǎng)殖戶們只好到法院起訴海研會,法院卻不受理,真到了投訴無門的境地。專家認為,海研會涉嫌合同詐騙,而為海研會投資注冊的河北省委農工部違反了“國家黨政機關不準辦企業(yè)”的規(guī)定,是一種瀆職的行為,濫用職權造成如此大的損失,必須承擔責任! 邢臺一位養(yǎng)殖戶向記者反映,所有資料省里都拿走了,意思是怕原來一些官方的文件涉及此事。那么,挽回被海研會盜用的信譽、傷害的民心,回收文件是辦法嗎?在這場涉及十多萬群眾的大騙局中,海研會無疑是導演兼主角,而人們之所以覺得海研會演得逼真,趨之若鶩地去養(yǎng)海貍鼠,是因為有地方黨政機關的友情出演。目前此案已移送司法機關立案調查,但愿能弄清一個事實:有些部門領導是不慎卷入騙局,還是壓根就心術不正,甘當騙局的保護傘?
海貍鼠 怎么沒聽過呀!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