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色根
色根,就是翡翠綠色中非常濃的存在,這些濃重的綠色會往四周蔓延開來。天然的翡翠,尤其是綠色的翡翠,都是存在色根的。
2、聽聲音
如果手頭有兩只翡翠的話,可以相互碰撞聽一下聲音,真的翡翠聲音清脆空靈,但是假的大多喑啞沉悶;如果手頭只有一塊翡翠的話,可以用繩子懸起來,用硬木輕輕敲擊,真的聲音清脆悅耳,假的大多會發(fā)出很暗沉的聲音。
3、稱重量
翡翠作為硬玉的代表,本身密度比重很大,一般行內人,對于翡翠十分熟悉的話,放在手中上下掂量幾下,大多會有一種壓手感,但是如果是假的話,掂落到手中的那幾下是輕飄飄的,沒有明顯的壓手感。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中等大小的翡翠。
4、敲擊反應
經過漂白充填后的翡翠,其結構被破壞,礦物顆粒間被膠質充填。因此輕輕敲擊后發(fā)出沉悶的聲音,與天然翡翠清脆之聲有明顯的區(qū)別(此法主要適于翡翠手鐲的鑒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翡翠
現在的市場上,所有的東西只要有價值就會有冒牌,而翡翠作為玉中王者,它的價值和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但是造假的B、C貨翡翠也讓人冒火。當我們面對一塊玉料或玉件,首先,要判斷它是什么物質,是什么玉,是不是翡翠,然后才考慮它是否經過處理,它的品級如何?質量怎么樣?價值到底如何?
翠性:翡翠是由無數小晶體組成的集合塊體。這些晶體的晶粒有粗有細,在翡翠的表面表現出一種用肉眼或放大鏡可見的大小不同片狀閃光,這種像小雪片一樣的反光就稱為翠性。這是翡翠所特有的特點,也常是翡翠與其它外貌容易和翡翠混淆的綠色玉石以及翡翠偽造品的區(qū)別標志。例如角閃石類礦物軟玉具有極細致的氈狀結構,其纖維甚至放大50倍也無法辨認,而在同樣倍數的放大鏡下,最細粒的翡翠也可清楚地看到連生在一起的組成鑲嵌結構的顆粒。翡翠中基本晶體的粗細決定了翠性的大小,晶粒大則翠性大,晶粒小則翠性小。翠性大則翡翠質地多粗糙,表現為半透明――不透明;翠性小則翡翠質地細膩,表現為透明或不透明。翠性大小亦有不同稱呼,反光大的叫雪片,小一點的叫蒼蠅翅或蚊子翅,最小的叫沙性或沙星。
翡翠的“蒼蠅翅”并非隨處可見。在翡翠擺件、掛件等表面變化大、難 以拋光的成品中,“蒼蠅翅”往往容易見到;但在手鐲、戒面等較容易拋光的翡翠成品中, “蒼蠅翅”則難以見到。因此,盡管“蒼蠅翅”作為翡翠真假鑒別的重要標志之一,但并非唯一標志。同時,在觀察“蒼蠅翅”時也需要有一定的訣竅:一是要在翡翠反光面上觀察;二是觀察部位應盡量避開拋光較好的部位,而在拋光不完全或面積較大、不易拋光的部位進行觀察。如弧形翡翠戒面主要觀察底部平面位置;手鐲觀察內圈部位;掛件和擺件則在向內凹陷、難以拋光的面或拋光平面較大的部位觀察;三是盡量尋找翡翠結晶粗糙的部位進行觀察。
桔皮效應:翡翠在拋光平面上,通過反光觀察,會出現類似于桔子皮的一個個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凸起與凹陷的特征?!敖燮ば敝饕怯捎谟灿竦V物硬度的各向異性引起:在翡翠中呈集合體狀的硬玉礦物由于相互的取向不同,導致拋光過程中軟硬程度也不同,低硬度取向的硬玉相對凹陷,高硬度取向的硬玉相對凸起,從而出現了一個個凸起和凹陷的相對不平整面,由此構成“桔皮效應”。因此,從翡翠的“桔皮效應”上也可以看出硬玉礦物集合體的大小和相互組合關系。
絮狀物: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通過側光或底光的照射,會在翡翠內部出現一些棉絮狀物質的現象,也稱為“綿”?!靶鯛钗铩倍喟胧怯捎隰浯渲杏灿竦V物的顆粒間隙、裂隙和雜質包裹體對光線的反光引起,也稱為“粒間光學效應”。翡翠中由于硬玉礦物主要是柱狀出現,因此“絮狀物”也往往呈長條狀,有的還可以顯示硬玉礦物輪廓,棉絮相互交織在一起;而一些仿翡翠制品,如由鈉長石組成的水沫子或石英顆粒組成的石英巖玉組成礦物都是等大粒狀的,所觀察到的“絮狀物”也顯示的是糖粒狀特征。
圖文詳解可看本人微公眾號文章:網頁鏈接(翡翠的作假與鑒定,不懂寧可不買)
結構:制作翡翠B貨的翡翠原料,一般為含雜質較多且結構松散的翡翠,受到強酸強堿浸泡腐蝕后,有部分物質帶出,在表面及內部沿礦物晶體間形成溶蝕,產生內部的連通式裂隙和表面水渠網,內部裂紋為鋸齒狀的張裂紋。在透射光條件下,可見內部縱橫交織的裂隙,嚴重影響了通透性,在反光條件下,表面的溶蝕凹坑或網紋清晰可見,失去了翡翠原有的玻璃光澤。
光澤:翡翠A貨表面經拋光后,平整如鏡,具較強的反光性,為玻璃光澤。翡翠B貨經強酸堿浸泡處理后,結構疏松,表面見溶蝕坑,產生漫反射,呈麻面光澤;翡翠B貨充膠之后表面為樹脂光澤,無靈性;翡翠B貨充膠之后再拋光,在充填的凹坑處仍可見樹脂光澤光斑,整體呈樹脂光澤與玻璃光澤混雜。
氣泡:充膠的翡翠B貨在表面層或裂隙處的膠體可見殘留氣泡。
雜質:翡翠A貨經放大觀察,有時見黃色、褐色、黑色的雜質;翡翠B貨相對純凈,找不到雜質。
熒光性:翡翠B貨有均一中等的黃綠色、藍綠色熒光。
熱反應:翡翠A貨800℃以下不熔融,充膠翡翠B貨加熱200-300℃后發(fā)生碳化。
染色翡翠的特征和鑒別
染綠色:染綠色翡翠的顏色由填充在翡翠各種裂隙中的染料造成的,現在常用的處理工藝有染色處理(簡稱C貨)、酸洗染色充膠處理(簡稱為B+C貨)。染綠色翡翠色形特征是:
(1)綠色呈色絲狀,并組成樹根狀和絲瓜瓤狀的色形。天然綠色翡翠的色形特點是綠色呈脈狀、晰脈狀,則所謂的色根。
(2)綠色色帶呈模糊的邊界,由于小孔隙的毛細作用。染色的帶與周圍的淺色部分的界線模糊,而天然綠色與周圍的淺色部分的界線較為截然。
染深綠色:近幾年來有些染綠色翡翠故意把顏色染的很深,甚至夾帶有黑色色帶,以模仿所謂的鐵龍生種,由于染的顏色很深,顏色的色形特征往往不易看出,但是也存在以下易于識別的特征:
(1)黑色色帶的變化:用手電筒照黑色色帶部分,手電的光斑越接近黑帶,黑帶就變小,甚至消失,這種黑帶實際上是綠色染料過于集中造成的,天然翡翠不具有這種顏色特征。
(2)黑色色帶的模糊邊界:有一些這種外觀的染色翡翠,黑色帶不會消失,但是,黑色帶沒有清晰的邊沿,天然翡翠中的黑色通常是角閃石造成的,具有清晰的邊界。
染紫色:染紫色翡翠的顏色由填充在翡翠各種裂隙中的染料造成的,與染綠色翡翠一樣,有C貨和B+C貨。染紫色翡翠色形特征是:紫色濃集在各種裂隙中,形成色絲,并可組成樹根狀、絲瓜瓤狀的色彩,在染紫色比較淺的情況下,絲瓜瓤狀的特征不易看到,而天然紫色翡翠不具有脈狀的色形特征,而是點狀、小斑塊狀的色形特征。
染灰綠色翡翠:染灰綠色翡翠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染色類型,目前在市場上見到的都是B+C貨,色形特征是:
(1)底色干凈:染灰綠色翡翠由于經過了酸洗,所以底色很白,而油青種是次生色成因,底色具有明顯的黃色調。
(2)絲瓜瓤狀色彩:染灰綠色翡翠具有絲瓜瓤狀的色形特征,天然油青種為典型的樹根狀色行。
(3)色帶的邊界模糊:模仿漂蘭花中的染灰綠色翡翠的灰綠色帶的邊界模糊,與天然漂蘭花的特征差異很大。
染紅色紅翡特點及鑒別:染紅色翡翠與染灰綠色翡翠一樣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染色類型,目前在市場上見到的都是B+C貨,染紅色翡翠的識別是所有染色翡翠中最為困難的一種,其鑒別特征是:
(1)顏色色調:染褐紅色或褐黃色翡翠的色調比較鮮艷,天然的紅翡通常帶有褐色調,顏色偏灰,不夠鮮艷。
(2)絲瓜瓤狀色形特征:染色紅翡往往不具有樹根狀的色形,而是絲瓜瓤狀色形的色形結構,天然紅翡則是樹根狀的色形。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