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和媽媽一起認真收看了《中小學生秋季安全和傳染病防治專題講座》。
通過觀看這個講座,讓我了解了當災難發(fā)生時,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怎樣避險、怎么逃生自救等安全問題。雖然災害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我們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識后,在災難降臨時我們就能有更多獲救機會。
現在我們身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安全隱患,都是平時我們不易覺察的。所以,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不光要了解許多安全知識,還要懂得如何在生活中很好的運用它們,使自己不被處在危險的情況中。
看完這檔節(jié)目我知道了:如果發(fā)生地震,千萬不要慌亂。我們要及時關閉煤氣等物品,以防煤氣泄漏;如果在房間里,一定要迅速跑到空曠的地方,來不及逃跑就逃到易于形成安全三角區(qū)的地方,比如廚房和衛(wèi)生間;如果是在樓房的高層,不要往外跑,不要去陽臺或者窗下躲避;如果在教室上課,不要驚慌失措;逃生時,不要坐電梯;如果在公共場所,不要亂跑亂叫,躲到比較安全的地方;如果正在街上,千萬不要躲進高樓里避險;逃生時不要直立行走,要彎著腰;如果離開了房間,千萬不要再回去拿東西。
如果是火災,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不乘坐電梯,盡量爬或蹲著走安全出口逃走,切記千萬不要跳樓。如果身上著了火,千萬不要驚慌,可以在地上打滾把火熄滅,然后打119報警。
交通安全方面,我們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要走斑馬線,不在馬路上追逐打鬧,穿越馬路不跨越欄桿,要走天橋或者地下道。
傳染病也是可怕的。春天是傳染病多發(fā)的季節(jié),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預防傳染病。
傳染病主要是有呼吸道傳染,有些傳染病前期酷似感冒,有不舒服一定要及時診治。傳染病常見的有這幾種: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手足口病等等,同學們一定要好好認識這幾種病癥,防范這幾種病癥。
安全重于泰山。今天學到的這些知識,我一定會牢記在心上,防止生活中受傷害。
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也要做到,加強學習安全知識,遠離危險,注意自己的安全,使自己健康快樂,安安全全的過好每一天。
傳染病是一種可怕病毒,它隨時有可能侵入你的身體。所以,我們一定要勤洗手,講衛(wèi)生,防止病毒侵害你的身體。
病菌可以通過空氣,水,飲食,接觸,昆蟲,土壤,血液和母嬰垂直來傳播。我們要管理和控制好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對病菌來襲做好充分的準備。
預防傳染病,我們必須從小事做起通過疫苗來提高人體對某種疾病的預防能力是最有效的,最可靠的方法。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疫苗。身體是我們自己的,維護身體的健康也得靠我們自己來努力。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是我們應該學會的,并且應該重視的。而且,我們還要保持自己個人衛(wèi)生的清潔,注意飲食方面的問題,防止空氣污染給身體造成危害。
我們應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講公共衛(wèi)生,擔起社會責任。隨地吐痰是人人討厭的。一口痰至少含有30億個細菌,它能通過空氣給人類帶來病毒,不停地危害著你的身體。咳嗽,打噴嚏的時候也應該有所避諱,我們一定要小聲咳嗽而且要捂住口鼻。
傳染病其實并不可怕,只要你及時預防,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傳染病毒!科學上的每一次發(fā)現,都是人類向自由的一次邁進。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完全有能力征服一個又一個傳染病的!
1、飯前便后要洗手;
2、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發(fā)、勤換衣;
3、勤剪指甲;
4、要注意讀寫衛(wèi)生:眼離書本一百尺遠,身離桌子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5、隨時隨地勤洗手;
6、注意用眼衛(wèi)生:不要在強光下看書,不要在行走的車上看書,不要躺著看書,不用臟手揉眼睛;
7、不吃沒有衛(wèi)生保障度的食品,不吃沒有清洗干凈的食物,不喝生水;
8、早晚洗臉,用流水洗臉,不與別人共用毛巾、臉盆等物品;
9、早晚刷牙,食后漱口;
10、每天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
食品衛(wèi)生安全知識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發(fā)芽的馬鈴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魚、湟魚、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學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衛(wèi)生的設備,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敗變質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熱。 7、誤用有毒有害物。
8、不適當的貯存。 9、食品加工烹調不當。
10、個人衛(wèi)生素質差。 二、食物中毒分類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細菌性食物中毒,特點:以胃腸道癥狀為主,常伴有發(fā)熱,其潛伏期相對于化學性的較大。
(2)真菌毒素與真菌食品中毒,特點:中毒發(fā)生主要通過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調方法加熱處理不能破壞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沒有傳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學物,對機體不產生抗體;真菌生長繁殖及產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較明確的季節(jié)性和地區(qū)性。 2、化學性食物中毒,特點:發(fā)病與進食時間,食用量有關;;發(fā)病快,潛伏期短,多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常有群體性,病人有相同的臨床表現;中毒程度嚴重,病程長,發(fā)病充及死亡率高;季節(jié)性和地區(qū)性均不明顯,中毒食物無特異性;剩余食品、嘔吐物、血和尿等樣品中可以檢測出有關化學毒物;誤食混有強毒的化學物質或食入被有毒化學物污染的食物;臨床表現因毒性物質不同而多樣化,一般不伴有發(fā)熱。
三、禁止采購的食品 1、腐敗變質、油質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狀異常,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經曾醫(yī)衛(wèi)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制品; 3、超過保質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標簽規(guī)定的定型包裝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衛(wèi)生標準和要求的食品。 四、為什么說剩菜應徹底加熱后才能食用 各種剩菜應盡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時應徹底加熱,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辦法,剩菜在貯存時微生物也許已經生長繁殖,因為適宜的貯存僅能減慢微生物的生長,并不能殺滅它們。
所以剩菜應盡量當餐食用。徹底加熱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溫度至少達到70℃以上。
通常情況下,這樣可保證食品衛(wèi)生質量。但是新鮮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
各種葉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吃剩的白菜經過一夜后,由于細菌的作用,無毒的硝酸鹽會轉化為劇毒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使人體血液中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引起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慌等中毒癥狀,亞硝鹽還是一種致癌物質。
五、為什么說有些手部不良的習慣動作具有潛在危險性 我們雙手有很多的小動作是不自覺而又經常重復的。如擦鼻子、抓弄頭發(fā)、撓胡子、觸摸口部、抓癢,這些動作若與做飲菜連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風險。
歷史上曾發(fā)生過由于這些動作導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們在制作食品時應避免這些小動作,若發(fā)覺有這些動作應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煩。
集體食堂、賓館、飯店等尤其如此,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是防止疾病流行,確保吃的衛(wèi)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六、為什么應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觸熟食和其他隨時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細菌,盡管在接觸食品前進行了洗后,但不可能全部洗掉。
熟食和其他隨時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熱處理,一旦污染了細菌,細菌會隨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這一定要用手處理食物,應該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
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當手套破損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脫下來后,這些手套一律應棄掉。 2、在處理生和熟食之間要更換手套。
3、手套要經常更換(至少每小時一次)。 4、用過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為什么烹調方法不當,可產生多種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調方法不當,會產生多種致癌因素。 1、動物肉、魚類等動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產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動物禽畜肉類、魚肉類,不可爆炒,燒焦后更不宜吃。
2、高溫加熱或油炸食品,可產生致癌的多環(huán)芳烴物,因此應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鮮蔬菜洗切后擱置時間過長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因此蔬菜應現洗、現切、現炒、現吃,這樣既避免產生亞硝酸鹽產生,也減少了營養(yǎng)素的損失,特別是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
4、嚴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則會產生致癌物3.4苯并芘,對人體有害。 八、為什么會出現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應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該食物中帶有足夠劑量的致病因子,具備了這兩條,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經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見的有十大因素: 1、不適當地冷藏食物(冷藏溫度不夠); 2、在室溫下貯藏食物(室溫在危險溫度帶范圍內); 3、過早地準備食物(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4、不適當地冷卻食物(冷卻時間過長); 5、不適當地加熱食物(加熱不徹底或低溫長時間加熱); 6、內務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衛(wèi)生制度不健全,個人衛(wèi)生習慣不良); 8、不適當地解凍食物(在室溫條件下解凍);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員有感染并且有不良衛(wèi)生習慣;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一。
今天,我從網上看了《中小學生安全教育》。這段視頻分了四個部分,第一個是地震災害,第二個是傳染病,第三個是食物中毒,第四個是校園傷害。
地震,是我們不可組織的自然災害。地震帶給我們的是經濟的損失,人員的傷亡,所以我們要防范地震,了解地震逃生的知識,來維護我們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防范地震的小知識:遇到地震一定要保持清醒,及時關閉煤氣等物品,以防煤氣泄漏;如果在房間里,一定要迅速跑到空曠的地方,來不及逃跑就逃到易于形成安全三角區(qū)的地方;如果是在樓房的高層,不要試圖往外跑,千萬不要去陽臺或者窗下躲避;如果在教室上課,不要驚慌失措;逃生時,不要坐電梯;如果在公共場所,不要亂跑亂叫,躲到比較安全的地方;如果正在街上,千萬不要躲進高樓里避險;逃生時不要直立行走,要彎著腰;如果離開了房間,千萬不要再回去拿東西;如果沒有及時撤離,被埋在了石頭底下,一定不要驚慌,要像小英雄徐正中一樣。
傳染病也是可怕的。春天是傳染病多發(fā)的季節(jié),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預防傳染病。傳染病主要是有呼吸道傳染,有些傳染病前期酷似感冒,有不舒服一定要及時診治。傳染病常見的有這幾種: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手足口病等等,同學們一定要好好認識這幾種病癥,防范這幾種病癥。
食物中毒也是對于小學生殺傷力較大的事情。同學們經常因為食品小攤做的飯不合格而對身體造成傷害。食物中毒有細菌性中毒、真菌毒素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所以我們一定要勤洗手,不能讓病菌進入我們的身體,我們也要選擇干凈的餐館去吃飯,否則極有可能讓變質的食物進入我們的身體。
我們學校也有很多安全隱患,它們嚴重的危害了我們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在我們身邊,就經常發(fā)生著這樣的事情:同學打架斗毆、在科學課上使用實驗器材不當、上勞技課時不聽老師指揮、室外勞動課時追逐打鬧……我們要懂的自我保護,不能讓別人欺負我們,遇到危害一定要向其他人求助。
掌握了安全知識,就不怕我們的身心受到傷害。以后我要多看這些有益節(jié)目,增加自我防范意識,讓未來變得更美好。
今天第四節(jié)課是男生的衛(wèi)生講座,男生們都個個期待著第四節(jié)的到來。
咒小荒從第一節(jié)就神經顛顛的,一直唱歌。
義義又沒心聽講,上課一直發(fā)呆著。(許多男生都這樣)
至于我們女生呢~一直無精打采,聽著數學課就打哈欠。(不過有的女同學還是比較數學課而蠻有精神的)
數學老師四十分鐘給我們白白流了一大堆口水講課,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因為全班也只有百分之三十人在聽課而已。
不過,下課鈴聲響后,同學們又像吃了興奮劑一樣瘋狂。并且還有一件讓我們更高興的事:英語老師沒來,不用上英語課!雖然上成數學課,雖然我們不喜歡上,但總比上英語課好多了!
敖過三節(jié)課,我已將餓暈了,~~~~(>_<;)~~~~ 走到卡士店拿了一盒牛奶,猛吸,猛吸…總算舒服多了?,F在在階梯教室里的男生一定已經暈菜了吧…
中午媽媽咪給我們做了許多愛吃的,奇了怪了,一般媽媽咪是不可能這樣的,除非我們考試考的好耶,不過~啊哦,不會是!想讓我們做聰明題吧?~~~~(>_<;)~~~~ 不要啊,嗚嗚~
果真,媽媽說:“小拉,你等一下跟你姐去做我布置的聰明題作業(yè)哦”暈+_+,慘啊。
…
總算躲過媽媽的魔掌來上學了。一到學校同桌就與我說這說那的,說什么男生衛(wèi)生講座,可惜我一句都沒聽懂。
下課,我們便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里去了。都怪咒小荒。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師,我被叫出辦公室了,而咒小荒呢~(⊙v⊙)嗯,不說你們也知道唄\(^o^)/~
高興死了!
小學生不能玩火。
一、是不能帶火柴或打火機等火種。二、是不得隨意點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處用火。
三、是不得在公共場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許將點燃的鞭炮亂扔。在火災現場,小學生等未成年人要有秩序地逃離。
火災的處理辦法:家中起火,不要慌張,應根據火情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如果炒菜時油鍋起火,迅速將鍋蓋緊緊蓋上,使鍋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滅,不可用水撲救。房間內起火時,不能輕易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形成大面積火災。
紙張、木頭或布起火時,可用水來撲救,而電器、汽油、酒精、食用油著火時,則用土、沙泥、干粉滅火器等滅火。若火勢已大,必須立即報火警。
被火圍困時,應視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脫離險境。如俯下身體,用濕布捂鼻。
發(fā)生火災應如何報警?如果發(fā)現火災發(fā)生,最重要的是報警,這樣才能及時撲救,控制火勢,減輕火災造成損失。火警電話的號碼是 119。
這個號碼應當牢記,在全國任何地區(qū),向公安消防部門報告火警的電話號碼都是一樣的。格根據這個號碼,每年的11月9日,被確定為消防安全日。
不能隨意撥打火警電話,假報火警是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違法行為。在沒有電話的情況下,應大聲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鄰居、行人注意,協(xié)助滅火或報警。
通過觀看《中小學生安全和傳染病防治教育》節(jié)目,我進一步了解了中小學生所面臨的安全與傳染病問題,也懂得了一些保護自身安全、防治傳染病的基本方法。
節(jié)目中講到,中小學生在離開校園,放假期間,由于自身缺乏安全意識或家長疏忽大意常常發(fā)生不幸的意外,如相約到郊外游玩,在池塘中游泳等情況下出現安全問題。因此我們應注意自身安全,在節(jié)假日外出時,要征得父母同意,或有父母陪伴,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去避遠危險的地方,在緊急情況下也應冷靜處理,保護好自己。
我也應了解關于中小學生安全問題的相關教育,加強防范措施,提高警惕。關于傳染病防治問題,節(jié)目中提到了常見的多種傳染病及其傳播途徑。
在春季,是各種傳染病傳播的高峰期,一些嚴重的傳染病尤其多發(fā)。例如今年爆發(fā)的H7N9流感,導致患者病情嚴重。
此類禽流感多是由于春季候鳥遷徙時,將攜帶病毒傳播給人類。對于此類傳染病,我們要十分謹慎,注意個人衛(wèi)生、飲食衛(wèi)生,勤洗手。
避免與禽類接觸,食用禽類應食高溫熟透的禽肉。盡量不去空氣污濁,人群集中的地區(qū),在家中要勤打掃,常通風透氣,保證空氣流通。
防范各種傳染病,都應做到講個人衛(wèi)生。注意空氣流通。
當發(fā)現自身出現傳染病癥狀時,應急時就醫(yī),確診,主動配合治療。觀看了這期節(jié)目后,我學會了許多保護自身安全,防治傳染病的知識,對于學生安全與健康問題更為了解。
也懂得了如何在緊急情況下進行自救和幫助他人。此類節(jié)目對于保護中小學生安全、健康很有益處,加大了關于中小學生基本防范知識的普及,具有極大的現實性意義,做到了防范于未然,使我受益匪淺。
衛(wèi)生我做主健康伴我行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衛(wèi)生日(World Health Day ),旨在引起世界各國人民對衛(wèi)生、健康工作的關注,提高人們對衛(wèi)生領域的素質和認識,強調健康對于勞動創(chuàng)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為了讓小學生們增強預防意識,幫助他們懂得一些生活中的衛(wèi)生問題,第二臨床學院2014級臨床11班在世界衛(wèi)生日來臨之際為新田園小學四(4)班的同學們開展了一次“衛(wèi)生安全進校園”志愿服務活動。
2015年4月2日下午13:30分,我班精心策劃后派出10位同學準時抵達新田園小學,拉開本次活動的序幕。活動分為3個部分,分別是《衛(wèi)生安全我做主》的專題講座、衛(wèi)生知識知多少有獎競答以及分組教授正確洗手六部曲。
《衛(wèi)生安全我做主》知識講座中,我們選取了幾個典型的日常衛(wèi)生安全知識,如預防流感、保護眼睛與牙齒,飲食衛(wèi)生等等,淺顯易懂,從小朋友認真的眼神中我們讀出了他們對衛(wèi)生知識的渴望?!缎l(wèi)生知識知多少》有獎競答掀起了本次活動的高潮。我們根據前面的專題講座內容設計了十道題目,內容廣泛,涉及流感預防、正確刷牙、垃圾食品以及食物中毒的應對措施。小朋友們熱情高漲,踴躍發(fā)言,對答如流,不知不覺中將一些日常生活中必備的衛(wèi)生安全知識映入腦海,內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在最后的動手實踐,我們將小朋友們分成九組,一對一耐心指導他們正確的洗手步驟。
通過這次活動,小朋友們獲得了基本的衛(wèi)生安全知識,學會了6步洗手法,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病從口入的危險。而此次活動的開展更是增強了我班凝聚力,并把所學醫(yī)學知識帶出校園,為社會貢獻自己微博的力量。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