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術管理專業(yè)培養(yǎng)掌握安全技術管理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安全設計、評價、監(jiān)督與技術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知識技能
(1)具有一定文化基礎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英語和計算機知識;
(2)具有本專業(yè)必需的綜合數學、機械原理、機械制圖與CAD、工程經濟學、管理學、電工學、電氣控制等基礎知識;
(3)具有電力、生產機械設備與管理、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等相關專業(yè)基本知識;掌握防火防爆防毒、機械設備與電氣安全等專業(yè)技術知識;掌握安全管理、安全心理學等專業(yè)知識;
(4)具有文獻查閱的基本知識;
(5)具有一定的生產管理、職業(yè)病防護、環(huán)境保護、企業(yè)管理等基礎知識。
安全管理基本理論 安全生產: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通過人、機、物料、環(huán)境的和諧運轉,使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于有效控制狀態(tài),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安全生產管理:針對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運用有效的資源,發(fā)揮人們的智慧,通過人們的努力,進行相關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的行為,實現生產過程中人與機器設備、物料、環(huán)境的和諧,達到安全生產的目標。 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減少和控制危害,減少和控制事故,盡量避免生產過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環(huán)境污染以及其他損失。
安全生產管理包括:安全生產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監(jiān)督管理,工藝技術管理,設備設施管理,作業(yè)環(huán)境和條件管理。 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對象是企業(yè)員工,涉及到企業(yè)中的所有人員、設備設施、物料、環(huán)境、財務、信息等各個方面。
安全生產管理的內容: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管理規(guī)章制度,安全生產策劃,安全培訓教育,安全生產檔案。 事故是指造成人員傷亡、職業(yè)危害、財產損失的意外事件 生產安全事故定義為生產經營活動中發(fā)生的造成人身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包括急性工業(yè)中毒分為4個等級:"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特別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 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造成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造成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礦山安全技術 礦山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技術 礦山火災及防治技術(如用CO 做標志性氣體判斷井下自然發(fā)火熄滅程度等);煤礦瓦斯及其防治技術;礦井通風;礦井水害及其防治技術;礦山粉塵及其防治技術;煤礦安全檢測;頂板、邊坡、尾礦壩(庫)事故及防治技術和礦山救護等。
(六)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術 建筑施工安全技術 土方工程、模板工程、建筑構件及設備吊裝工程、拆除工程、建筑施工機械、垂直運輸機械、腳手架工程、高處作業(yè)工程、焊接工程、建筑施工防火安全 (七)特種設備安全技術 1。 特種設備安全基礎知識 特種設備的基本概念及分類 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下同)、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 施。
《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規(guī)定的特種設備包括附屬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和與安全保護裝置相關的設施;不包括貨運索道。 壓力容器:《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規(guī)定,最高工作壓力大于或等于0。
1Mpa,容積大于或等于25L,且最高工作壓力與容積的乘積不小于2。 5 Mpa· L 的容器為壓力容器。
鍋爐壓力容器。
第二章 安全管理原理第一節(jié) 安全管理的理論與原則 一、安全科學管理的組織原則1. 計劃性原則 2. 效果原則效應,3. 反饋原則4. 階梯原則5. 系統性原則6. 不得混放并存原則7. 單項解決原則8. 同等原則9. 責任制原則10. 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的原則11. 干部選擇原則勞動保護干部應具有非常廣泛的專業(yè)技能,勞動保護工程師應當掌握生產組織、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學、人機工程和系統工程學。
二、安全生產五規(guī)律1. 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的安全規(guī)律 這條規(guī)律的實質是,承認生產中的潛在危險,并對制訂安全條例及其實施創(chuàng)造了原則上的可能性。這一規(guī)律的作用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guī)律的制約,它將在勞動保護有組織有系統的機構中,在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付諸實現。
2. 勞動條件適應人的特點的規(guī)律 人適應環(huán)境的可能性具有一定限度。這一規(guī)律則要求構思新技術或設計新工藝過程,以及解決其他任務時,必須建立以人為中心的觀點,必須首先設計操作者的活動,然后才是操作者使用的技術。
要重點研究以人為主體的能量系統中的危險及其消除措施。 3. 不斷地有計劃地改善勞動條件的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是指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生產方式的完善,堅定不移地改革勞動安全管理,減少生產中的有害后果。
這一規(guī)律可視為社會主義條件下有計劃按比例發(fā)展國民經濟總規(guī)律的局部體現。 4. 物質技術基礎與勞動條件相適應的規(guī)律科學技術的進步從根本上改善著勞動條件,但不排除新的重要的危險因素的出現,或者有擴大其有害影響的可能性。
破壞這一規(guī)律,將導致新技術的效果的下降。這一規(guī)律的實質是勞動條件的改善在時間上要與物質技術基礎的發(fā)展階段相適應。
5. 安全管理科學化的規(guī)律事故防止科學是一門經驗科學。它是以經驗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
經驗是掌握客觀事物所必須,將個別已經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加以科學整理,明確經驗諸事實的相互關系而形成了一門知識體系。這一科學體系是以人的能量系統為主體,結合外部能量作為附帶方面的人的行為科學。
與防止事故科學相關的事物相當廣泛。首先是行動著的人的生理與心理的深入探討;其次是應用數學的概率論來研究發(fā)生事故的幾率;第三是作為勞動手段的體系,有機械、電機、化學等工程技術以及設備環(huán)境安全化的“系統安全工程”。
此外,還必須開拓人機工程,這也是深入研究安全管理的門徑。安全的科學管理,其目的是以個人或集體作為一個系統,科學地探討人的行為(Behavior);排除妨礙完成安全生產任務的不安全因素,使之達到按計劃進行生產的安全概率為最高。
安全管理的實現,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有計劃、綱領明確的、方法論正確的基礎之上。 這一規(guī)律認為,形成勞動安全計劃指標是可能的。
指標(目標)必須滿足現實,對象明確,定量清楚,與客觀條件相符,經濟而有效,可以整體檢查,并能顯示以確保安全為目的作用的整體性。 總之,上述五規(guī)律表明: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勞動保護都具有計劃性質,而且有確切表述的既定目標。
在科學研究、試驗設計、正式設計、投入生產、企業(yè)改造和生產改革等各階段上,要真正保證安全生產,只有在認清和運用安全原則的基礎上才是可能的。 三、防止事故五原則(一)可能預防的原則 人災的特點和天災不同,要想防止發(fā)生人災,應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原則上講人災都是能夠預防的。因而,對人災不要只考慮發(fā)生后的對策,必須進一步考慮發(fā)生之前的對策。
安全工程學中把預防災害于未然作為重點,正是基于災害是可能預防的這一基點上的。 但是,實際上要預防全部人災是困難的。
為此,不僅必須對物的方面的原因,而且還必須對人的方面的原因進行探討。歸根結底,要貫徹人災可能預防的原則,就必須把防患于未然作為目標。
在事故原因的調查報告中,常常見到記載事故原因是不可抗拒的。所謂不可抗拒,也許是認為對于受害者本人來說不能避免的意思,而不是從被害者的立場考慮的。
如果站在防止這個事故再次發(fā)生的立場考慮,則應該存在另外的原因,而且那絕不是不可抗拒的,而是通過實施有效的對策,可以防患于未然。 因而從可能預防的原則來看,人災的原因調查可以不使用“不可抗拒”這個字眼的。
過去的事故對策中多傾向于采取事后對策。例如作為火災、爆炸的對策有:建筑物的防火結構,限制危險物貯存數量、安全距離、防爆墻、防油堤等,以便減少事故發(fā)生時的損害;設置火災報警器、滅火器、滅火設備籌,以便早期發(fā)現、撲滅火災;設立避難設施、急救設施等,以便在災害已經擴大之后作緊急處理。
即使這些事后對策完全實施,也不一定能夠使火災和爆炸防患于未然。為了防止火災和爆炸,妥善管理發(fā)生源和危險物質是必需的,而且通過這些妥善管理是可能預防火災、爆炸的發(fā)生的。
當然為防備萬一,采取充分的事后對策也是必要的。但是,防止災害只著眼于事后對策的作法,可以說是從事故的發(fā)生不可避免的觀點出發(fā)的。
而這些則是基于把可能預防的人災和天災一視同仁來考慮的。 總之,作為人為災害的對策是防患于未然的對策,比事故后處置更為重要。
安全工程學的重點應放在事故前的對策上。 (二)偶然。
安全生產: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通過人、機、物料、環(huán)境的和諧運轉,使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于有效控制狀態(tài),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安全生產管理:針對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問題,運用有效的資源,發(fā)揮人們的智慧,通過人們的努力,進行相關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的行為,實現生產過程中人與機器設備、物料、環(huán)境的和諧,達到安全生產的目標。 安全生產管理的目標:減少和控制危害,減少和控制事故,盡量避免生產過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環(huán)境污染以及其他損失。
安全生產管理包括:安全生產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監(jiān)督管理,工藝技術管理,設備設施管理,作業(yè)環(huán)境和條件管理。 安全生產管理的基本對象是企業(yè)員工,涉及到企業(yè)中的所有人員、設備設施、物料、環(huán)境、財務、信息等各個方面。
安全生產管理的內容: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管理規(guī)章制度,安全生產策劃,安全培訓教育,安全生產檔案。 事故是指造成人員傷亡、職業(yè)危害、財產損失的意外事件 生產安全事故定義為生產經營活動中發(fā)生的造成人身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包括急性工業(yè)中毒分為4個等級:“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特別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 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造成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造成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安全管理學是安全科學技術體系中重要和實用的二級學科,它包括安全信息系統、勞動保護管理、風險分析、事故管理、工業(yè)災害控制等分支學科。安全管理學是企業(yè)安全生產的最基本的安全手段,其理論和方法得到了勞動安全和減災防災領域和有關專業(yè)的普遍重視。
通過人類長期的安全活動實踐,以及安全科學與事故理論的研究和發(fā)展,人們已清楚地認識到,要有效的預防生產與生活中的事故、保障人類的安全生產和安全生活,人類有三大安全對策:一是安全工程技術對策,這是技術系統本質安全化的重要手段;二是安全教育對策,這是人因安全素質的重要保障措施;三是安全管理對策,這一對策既涉及物的因素,也涉及人的因素。因此,安全管理學是安全科學技術體系中重要的分枝學科,是人類預防事故的“三大對策”的重要方面。
安全管理學首先是常規(guī)的安全管理,有時也稱為傳統安全管理,如安全行政管理、安全監(jiān)督檢查、安全設備設施管理、勞動環(huán)境及衛(wèi)生條件管理、事故管理等。常規(guī)的安全管理具體的包括如下管理技術及方法:安全生產方針;安全生產工作體制;安全生產五大原則(安全與生產統一的原則;三不放過原則;三同時原則;五同時原則;三同步原則);全面安全管理;三負責制;安全檢查制;四查工程;安全檢查表技術;“11440管理法”;“0123管理法”;
“01467”安全管理法;三不傷害活動;檢修“ABC”管理法;“四全”安全管理;“5S”活動;“五不動火”管理;審批火票的“五信五不信”;“四查五整頓”;“巡檢掛牌制”;防電氣誤操作“五步操作管理法”;人流、物流定置管理;三點控制;八查八提高活動;安全班組活動三落實;安全班組安全建設;安全教育等。常規(guī)的安全管理是目前普遍運用的事故預防方法,在企業(yè)安全生產和社會安全生活實踐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安全管理工程最為重要的方面是現代安全管理?,F代安全管理是現代社會和現代企業(yè)實現現代安全生產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個具有現代技術的生產企業(yè)必然需要相適應的現代安全管理工程。因此,現代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程中最活躍、最前沿的研究領域?,F代安全管理工程的理論和方法有:安全哲學原理;安全系統論原理;安全控制論原理;安全信息論原理;安全經濟學原理;安全協調學原理;安全思維模式的原理;事故預測與預防原理;事故突變原理;事故致因理論;事故模型學;安全法制管理;安全目標管理法;無隱患管理法;安全行為抽樣技術;安全經濟技術與方法;安全評價;安全行為科學;安全管理的微機應用;安全決策;事故判定技術;本質安全技術;危險分析方法;風險分析方法;系統安全分析方法;系統危險分析;故障樹分析;PDCA循環(huán)法;危險控制技術;安全文化建設等。
現代安全管理工程的意義和目的還在于:要變傳統的縱向單因素安全管理為現代的橫向綜合安全管理;變傳統的事故管理為現代的事件分析與隱患管理(變事后型為預防型);變傳統的被動的安全管理對象為現代的安全管理動力;變傳統的靜態(tài)安全管理為現代的安全動態(tài)管理;變過去企業(yè)只顧生產經濟效益的安全輔助管理為現代的效益、環(huán)境、安全與衛(wèi)生的綜合效果的管理;變傳統的被動、輔助、滯后的安全管理程式為現代主動、本質、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變傳統的外迫型安全指標管理為內激型的安全目標管理(變次要因素為核心事業(yè))。
第二章 安全管理原理第一節(jié) 安全管理的理論與原則 一、安全科學管理的組織原則1. 計劃性原則 2. 效果原則效應,3. 反饋原則4. 階梯原則5. 系統性原則6. 不得混放并存原則7. 單項解決原則8. 同等原則9. 責任制原則10. 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的原則11. 干部選擇原則勞動保護干部應具有非常廣泛的專業(yè)技能,勞動保護工程師應當掌握生產組織、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學、人機工程和系統工程學。
二、安全生產五規(guī)律1. 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的安全規(guī)律 這條規(guī)律的實質是,承認生產中的潛在危險,并對制訂安全條例及其實施創(chuàng)造了原則上的可能性。這一規(guī)律的作用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guī)律的制約,它將在勞動保護有組織有系統的機構中,在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付諸實現。
2. 勞動條件適應人的特點的規(guī)律 人適應環(huán)境的可能性具有一定限度。這一規(guī)律則要求構思新技術或設計新工藝過程,以及解決其他任務時,必須建立以人為中心的觀點,必須首先設計操作者的活動,然后才是操作者使用的技術。
要重點研究以人為主體的能量系統中的危險及其消除措施。 3. 不斷地有計劃地改善勞動條件的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是指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生產方式的完善,堅定不移地改革勞動安全管理,減少生產中的有害后果。
這一規(guī)律可視為社會主義條件下有計劃按比例發(fā)展國民經濟總規(guī)律的局部體現。 4. 物質技術基礎與勞動條件相適應的規(guī)律科學技術的進步從根本上改善著勞動條件,但不排除新的重要的危險因素的出現,或者有擴大其有害影響的可能性。
破壞這一規(guī)律,將導致新技術的效果的下降。這一規(guī)律的實質是勞動條件的改善在時間上要與物質技術基礎的發(fā)展階段相適應。
5. 安全管理科學化的規(guī)律事故防止科學是一門經驗科學。它是以經驗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
經驗是掌握客觀事物所必須,將個別已經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加以科學整理,明確經驗諸事實的相互關系而形成了一門知識體系。這一科學體系是以人的能量系統為主體,結合外部能量作為附帶方面的人的行為科學。
與防止事故科學相關的事物相當廣泛。首先是行動著的人的生理與心理的深入探討;其次是應用數學的概率論來研究發(fā)生事故的幾率;第三是作為勞動手段的體系,有機械、電機、化學等工程技術以及設備環(huán)境安全化的“系統安全工程”。
此外,還必須開拓人機工程,這也是深入研究安全管理的門徑。安全的科學管理,其目的是以個人或集體作為一個系統,科學地探討人的行為(Behavior);排除妨礙完成安全生產任務的不安全因素,使之達到按計劃進行生產的安全概率為最高。
安全管理的實現,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有計劃、綱領明確的、方法論正確的基礎之上。 這一規(guī)律認為,形成勞動安全計劃指標是可能的。
指標(目標)必須滿足現實,對象明確,定量清楚,與客觀條件相符,經濟而有效,可以整體檢查,并能顯示以確保安全為目的作用的整體性。 總之,上述五規(guī)律表明: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勞動保護都具有計劃性質,而且有確切表述的既定目標。
在科學研究、試驗設計、正式設計、投入生產、企業(yè)改造和生產改革等各階段上,要真正保證安全生產,只有在認清和運用安全原則的基礎上才是可能的。 三、防止事故五原則(一)可能預防的原則 人災的特點和天災不同,要想防止發(fā)生人災,應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原則上講人災都是能夠預防的。因而,對人災不要只考慮發(fā)生后的對策,必須進一步考慮發(fā)生之前的對策。
安全工程學中把預防災害于未然作為重點,正是基于災害是可能預防的這一基點上的。 但是,實際上要預防全部人災是困難的。
為此,不僅必須對物的方面的原因,而且還必須對人的方面的原因進行探討。歸根結底,要貫徹人災可能預防的原則,就必須把防患于未然作為目標。
在事故原因的調查報告中,常常見到記載事故原因是不可抗拒的。所謂不可抗拒,也許是認為對于受害者本人來說不能避免的意思,而不是從被害者的立場考慮的。
如果站在防止這個事故再次發(fā)生的立場考慮,則應該存在另外的原因,而且那絕不是不可抗拒的,而是通過實施有效的對策,可以防患于未然。 因而從可能預防的原則來看,人災的原因調查可以不使用“不可抗拒”這個字眼的。
過去的事故對策中多傾向于采取事后對策。例如作為火災、爆炸的對策有:建筑物的防火結構,限制危險物貯存數量、安全距離、防爆墻、防油堤等,以便減少事故發(fā)生時的損害;設置火災報警器、滅火器、滅火設備籌,以便早期發(fā)現、撲滅火災;設立避難設施、急救設施等,以便在災害已經擴大之后作緊急處理。
即使這些事后對策完全實施,也不一定能夠使火災和爆炸防患于未然。為了防止火災和爆炸,妥善管理發(fā)生源和危險物質是必需的,而且通過這些妥善管理是可能預防火災、爆炸的發(fā)生的。
當然為防備萬一,采取充分的事后對策也是必要的。但是,防止災害只著眼于事后對策的作法,可以說是從事故的發(fā)生不可避免的觀點出發(fā)的。
而這些則是基于把可能預防的人災和天災一視同仁來考慮的。 總之,作為人為災害的對策是防患于未然的對策,比事故后處置更為重要。
安全工程學的重點應放在事故前的對策上。 (二)偶然。
序號 工作職責 1 負責編制本區(qū)域工程項目HSE管理文件 2 負責向本區(qū)域工程項目提供HSE支持和技術建議 3 負責向本區(qū)域工程項目提供HSE培訓和指導 4 負責協助上級領導審核本區(qū)域工程項目合同HSE條款的完整性、適用性和符合性 5 負責組織本區(qū)域工程項目風險源和環(huán)境因素的辯識評估工作 6 負責組織本區(qū)域工程項目施工過程重大危險源的控制措施制定和監(jiān)控工作 7 負責編制本區(qū)域工程項目HSE應急計劃并審核演習實效 8 負責本區(qū)域工程項目日常安全管理、監(jiān)督檢查 9 負責對本區(qū)域工程項目分包商進行現場評估、檢查和審核 10 負責編制本區(qū)域工程項目安全報表,按規(guī)定向上級領導匯報 11 負責本區(qū)域工程項目事故事件統計、調查、處理、上報及內部通報 12 負責監(jiān)督本區(qū)域工程項目的HSE管理和現場監(jiān)督檢查工作 13 協助上級領導配合HSE管理體系外審、上級審核、業(yè)主審核,組織公司內審 14 負責定期向上級領導匯報本區(qū)域工程項目HSE管理狀況 15 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任職資格 項目 必備要求 期望要求 知識要求 學歷要求 大學本科 專業(yè)及資質 安全環(huán)保、海洋工程或工程經濟類 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 相關知識 安全管理、環(huán)境管理、項目管理,海洋工程、理工類相關專業(yè)知識 經驗要求 從事安全管理相關專業(yè)3年以上,具備項目HSE管理經驗 年齡要求 男58周歲以下 能力要求 具有較強的計劃、協調、組織與溝通能力 具有較強的系統思維能力和判斷力 具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與文字組織能力 大學英語4級及以上,具有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 熟練應用計算機及網絡辦公工具 個性要求 嚴謹、細致、堅持原則、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 素質要求 擁護黨的方針政策、遵守公司規(guī)章制度、有較強的敬業(yè)精神、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原則性強,團隊合作精神 其他要求 男性、身體健康。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2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