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師”的典故,源于宋人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亦見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補》及宋人魏慶之的《詩人玉屑》。
他們記載的都是同一個故事: 唐代詩人鄭谷的詩文寫得非常好,尤其《鷓鴣詩》寫得更是超群出眾。因此,人們稱他為“鄭鷓鴣”。
他的朋友齊已是個和尚,也很喜歡寫詩著文。有一次,齊已帶了自己寫好的一首《早梅》詩前去請教鄭谷,當鄭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不妥,經過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改來改去還覺不形象,最后認為把“數枝”改為“一枝”更能體現出梅花的早開來。
齊已聽了以后非常佩服鄭谷的匠心獨運,深深地向鄭谷表示謝意。當時寫詩作文的人,都佩服鄭谷把齊已的詩只改換了一個字,就使整首詩顯得確切生動,于是“人以鄭谷為一字師”。
后來,人們就用“一字師”指代那些為人改正一個字而使全篇文章生輝者,后也泛指詩文的改正者。
“一字師”的典故,源于宋人計有功的《唐詩紀事》,亦見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補》及宋人魏慶之的《詩人玉屑》.他們記載的都是同一個故事:唐代詩人鄭谷的詩文寫得非常好,尤其《鷓鴣詩》寫得更是超群出眾.因此,人們稱他為“鄭鷓鴣”.他的朋友齊已是個和尚,也很喜歡寫詩著文.有一次,齊已帶了自己寫好的一首《早梅》詩前去請教鄭谷,當鄭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的時候,總覺得有些不妥,經過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改來改去還覺不形象,最后認為把“數枝”改為“一枝”更能體現出梅花的早開來.齊已聽了以后非常佩服鄭谷的匠心獨運,深深地向鄭谷表示謝意.當時寫詩作文的人,都佩服鄭谷把齊已的詩只改換了一個字,就使整首詩顯得確切生動,于是“人以鄭谷為一字師”.后來,人們就用“一字師”指代那些為人改正一個字而使全篇文章生輝者,后也泛指詩文的改正者. 且不論我國古代文學史上這類佳話多得數不勝數,就是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這類“一字師”的故事也是很多的. 20 世紀30 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寫了一首贊揚某小學的詩:“有個學校真奇怪,大孩自動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學生在.”有個才八九歲的女學生卻提出:“既然大孩能自動,難道小孩就不能自動嗎?大孩能教小孩,小孩就不能教大孩嗎?我看應該改為‘小孩自動教小孩’.”陶行知驚喜不已,當即把詩中“大”字改為 “小”字.事后,陶行知逢人便夸:“這個小孩可真是我的‘一字之師’啊!” 1942 年,郭沫若同志的話劇《屈原》在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下的山城重慶公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郭老并不滿足,他精益求精,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著劇本.一次,他在后臺和扮演嬋娟的張瑞芳談到第五幕第一場嬋娟斥責宋玉的一段臺詞——“宋玉,我特別的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郭老總覺得這句話不夠味,打算在“沒有骨氣的”下邊再加上“無恥的”三個字.當時扮演釣者的張逸先正在旁邊化妝,他說:“‘你是’不如改成‘你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那就夠味了.”郭老聽了大受啟發(fā),以為改得非常恰當.他不僅照改了,而且還認真地思考了一下,兩種句子為什么會有那樣強弱的不同.他終于弄明白了:“你是什么”只是單獨的敘述語,沒有更多的含義,有時或許是“不是”.而“你這什么”卻是堅決的判斷.郭老由此得到啟示,在后來寫作《水牛贊》時,也有意識地應用這種句式,收到了增強語勢的效果.郭老對此銘記在心.同年五月,他在《瓦石札記》中專列一則,詳敘了這件事,標題就是“一字之師”. 20 世紀 50 年代,詩人公劉寫了一首題為《 五月一日 的夜晚》的詩,詩的最后寫道:“整個世界站在陽臺上觀看,中國在笑!中國在跳舞!中國在狂歡!”公劉寄給《人民文學》雜志的原稿中用了“跳舞”兩字,而發(fā)表時,負責編輯工作的詩人呂劍刪去了其中的“跳”字.這樣,既使文字明快,又圓合、豐富了詩意.公劉就把呂劍稱為“一字師”. 作家周立波寫成《山鄉(xiāng)巨變》后,就請當時深入生活所在地鄉(xiāng)黨委書記陳清亮幫助修改.陳清亮這下真的動了筆,他將文中“今年的豐收,硬是壇子里做烏龜——十拿九穩(wěn)”一句中的“做”字,改為“捉”字.周立波看后,十分佩服地對陳清亮說:“你就是我的‘一字之師’嘛.‘做’烏龜,豈不笑話?應該是‘捉’.”《山鄉(xiāng)巨變》一書的初版印好以后,周立波特地送給陳清亮一套,一再請這位“一字之師”幫著修改. 吳玉章在延安時期被毛澤東稱為“五老”之一. 1958 年,《紅旗飄飄》叢書準備發(fā)表吳玉章老人1942 年7 月寫的《和朱總司令游南泥灣》這首詩,吳玉章翻出舊作整理時,在他身邊工作的一個小青年向他請教詩中的這兩句:縱橫百余里,“回亂”成荒地.吳玉章說,南泥灣的物產很豐富,是回民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清政府的殘酷統(tǒng)治,回民起來造反了.清兵鎮(zhèn)壓,把當地居民殺光,南泥灣從此荒無人煙了.小青年聽懂了,過了一會兒說:“吳老,我覺得‘回亂’兩個字不大妥當.”他的理由是:回民造反,是統(tǒng)治階級逼出來的,“回亂”兩個字雖然加了引號,仍然會被誤解成回民應承擔良田變成荒地的責任.吳玉章聽了,非常贊同他說:“對,對!提得好.”于是,將這兩句改成:縱橫百余里,剿回成荒地.吳玉章說,這小同志就是我的“一字師”. 毛澤東不僅是我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而且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詞作品,雄渾磅礴,氣勢非凡,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毛澤東在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又具有樂于接受來自各方面批評意見的謙虛態(tài)度.與他有關的“一字師”的故事,流傳很多. 1952 年元旦,原東北大學歷史系教師羅元貞看到毛澤東的《長征》詩中,出現了兩個“浪”字——“五嶺逶迤騰細浪”,“金沙水浪云崖暖”,認為這是歷來詩家所忌諱的.于是,他便借向毛澤東寫賀年信的機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議將“金沙水浪”改為“金沙水拍”.毛澤東對此意見欣然接受,并回信表示感謝,還稱羅元貞是他的“一字之師”. 1957 年,毛澤東邀請詩人臧克家談詩.臧克家提到毛澤東的詞《念奴嬌·雪》,問道:。
“一字師”,指訂正一字之誤讀,即可為師;亦指更換詩文中一、二字的老師。
主要有兩則故事與之相關:其一,據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切磋》說:唐代有個 名叫李相的官員,十分好學,一有空閑就捧起《春秋》來讀。他經常把叔孫婼的 “婼”字,誤讀為“吹”字音。
長期在他身邊的一個侍從,老是聽他把這個 字讀錯,便很不滿意,但又不好明說,只好憋在心里。后來,侍從的不滿情緒還是被李相覺察到了,李相就問他:“我每次讀到這里,你就流露一股不滿的情緒,這是 什么原因呢?”侍從怕直說了于己不利,可不說又不行,為難之際,他靈機一動,便婉轉地答道:“過去我的老師教我讀《春秋》時,他把‘婼’字讀成‘綽’,現在聽 您讀‘婼’字為‘吹'方才醒悟到自己以前讀得不對,所以對自己不滿意。
”李相一聽,知道是自己讀音有誤,忙說:“哦,那一定是我讀錯了!我是照著書上注文讀 的,而你是有老師教過的,你肯定是對的。”經過核查,發(fā)現書上的注文果真不對。
李相連忙站起來,把侍從接在自己的座位上,拜侍從為“一字之師”。其二,據《五代史補》說:唐代有個詩僧名叫齊己,寫的詩清逸雋永,耐人尋味,在當時的詩壇上享有盛名。
有一回,他寫了一首題為《早梅》的詩,其中有這樣兩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鼻∏稍娪燕嵐葋碓L,看后認為梅花數枝開不 能算早,就提筆改了一個字,將“數枝”改為“一枝”,突出其獨在百花之先綻開。
齊己看了,佩服得五體投地,連稱鄭谷是“一字之師”。
“一字師”的意思是:某人雖然不是教導自己的老師,但是他只 要能夠給自己指正一個字,也要把他當老師看待。
在古書中或現實生活中,人們傳頌的“一字師”的故事不少。 其含義大體包括兩種情況: 一是自己的詩文里有一個字不夠妥當或不夠貼切,經他人指 出而改正或改好。
例如,唐代有一位喜愛寫詩的僧人,名叫齊己, 有一次他寫了一首題為《早梅》的詩,初稿是這樣寫的:“萬木凍欲 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 艷來。明年猶應律,先發(fā)映春臺。”
齊己帶了詩稿去請教他的朋友 鄭谷,鄭谷看后笑著說:“你的詩是寫‘早梅7的,可是‘昨夜數枝開7 還不夠早。 如果改為‘ 一枝開 '那就更好了?!?/p>
齊己一聽,高興得叩 地拜謝。從此人們都說鄭谷是“一字之師”。
二是自己讀錯或寫錯了 一個字,經他人指出而得到糾正。例 如,宋代詩人楊萬里號稱“南宋四家”之一,但是他竟然不知道東晉 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干寶C字令升h有一天,楊萬里同朋友談話 時把“干寶”說成了“于寶”,他手下的一個官吏指出他的誤讀,楊萬 里高興地說:“你真是我一字之師啊!”。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