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黃公元前26~22世紀時,黃帝是傳說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姓姬號軒轅氏、有熊氏。岐伯,傳說中的醫(yī)家,黃帝的臣子。現(xiàn)存有中國最早的中醫(yī)理論專著是《內經》,此書托黃帝與岐伯討論醫(yī)學,并以問答的形式而成,又稱《黃帝內經》。后世稱中醫(yī)學的“岐黃”、“岐黃之術”,即源于此。
醫(yī)中圣手《孔子傳》載:“于事無不通,謂之圣”,即無所不通。手,指專司或專情其事的人。醫(yī)中圣手即是對醫(yī)生精湛醫(yī)術的高度稱贊。
扁鵲盧醫(yī) 《史記扁鵲侖公列傳》載: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姓秦,名越人,其治趙簡子、太子疾?!读凶恿γ份d:醫(yī)者盧氏被人稱為“神醫(yī)”。扁鵲盧氏即“正統(tǒng)神醫(yī)”也。
懸壺《后漢書·費長房傳》載,市中有一老翁賣藥,懸一壺于市頭。而他的藥給人治病,每每藥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們的注意。結果發(fā)現(xiàn)這個神奇的老頭,每到落市關門后,他就跳入葫蘆里。古代醫(yī)藥不分家,就把“懸壺”作為行醫(yī)的代稱。一些開業(yè)醫(yī)生也將葫蘆作為招牌,表示開業(yè)應診之意,后人稱醫(yī)生的功績?yōu)椤皯覊貪馈薄?/p>
杏林三國時董奉,醫(yī)術高明,醫(yī)德高尚,為人治病,不受謝,不受禮,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樹作為紀念。重癥愈者種5株,輕者1株。數年后,蔚然成林,紅杏累累。他建一“草倉”,告訴人們,要杏果的,不用付錢,只要拿一器谷子來換一器杏果。這樣用杏果換來的谷子堆積滿倉,他用這些谷子救濟貧民。人們非常感謝他,送他匾額上寫“杏林”、“醫(yī)林”、“譽滿杏林”、“杏林春暖”。這些贊譽之詞成為醫(yī)德高尚、醫(yī)術高明的雅稱。
虎守杏林傳說,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叢中臥著一只老虎。細看沒有吃人的兇相,一動不動,抬頭張嘴,大聲喘氣,流著淚,表情很痛苦樣子,是求董奉治病。董仔細看了老虎說:“明天此時你來此等候,我給你治病。”老虎點頭走了。第二天董奉把兩個鐵環(huán)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張口,鐵環(huán)用來防虎咬。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嚨里的骨頭,治愈了老虎的病,后來老虎為了報恩,就為董垂守杏林。今人用“虎守杏林”,意在褒揚像董奉那樣高超的醫(yī)術。
再世華佗華佗一次在途中,見有人出殯,他看見棺材縫里流出來的血,還像活人的血,于是上前救治,終于救活在棺材里假死的產婦,被人們譽為“神醫(yī)”。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度龂萘x》說他能為曹操開頭顱治其頭風病。后人用“再世華佗”來贊揚醫(yī)生的醫(yī)術高明。
青囊指古代醫(yī)生盛醫(yī)書的囊,后借指醫(yī)術?!逗鬂h書·華佗傳》張冀《補注》:“吳押獄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日:‘我死非命,有青囊未傳,二子不能繼業(yè),修書與汝,可往取之’。吳至金城,取又藏之。佗知不免,大飲如醉而殂。吳棄役回家,向妻索書,妻日:‘縱學得神術,終斃于獄中,故我以囊燒毀也’”。因華佗精醫(yī)術,生前行醫(yī)各地,聲名頗著,所以,“青囊”也成了醫(yī)術的代稱。
蒼生大醫(yī) 唐代藥王孫思邈,醫(yī)德高尚,堪稱醫(yī)學界的典范。他在《千金要方》中寫道:“若有疾厄(災難)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怨親善友,華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不得瞻前顧后,慮吉兇,護措身命。深心凄愴,勿避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成蒼生大醫(yī)?!焙笕藢︶t(yī)德高尚的醫(yī)生尊稱“蒼生大醫(yī)”。
很有必要看的典故:三國時候,吳國侯官(今福建閩侯縣)有一位叫董奉的人,是一位很高明的醫(yī)生,傳說有“仙術”。他“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愈者使裁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得十萬余株,蔚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獸游戲其下,…·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曰:‘欲買杏不須報奉(不用告訴董奉本人),但將一器(容器)谷置倉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S腥酥霉葋砩俣⌒尤ザ嗾?,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走路傍,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嚙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卻使活。奉每年貨杏得谷,旋以賬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旅客斷了盤費的),歲二萬余人……。”后來董奉“仙去”了。
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寫了“杏林春暖”的條幅掛在他家門口。從此,許多中藥店都掛上了“杏林春暖”的匾額,“杏林”也逐漸成了中醫(yī)藥行業(yè)的代名詞。
老鸛,是鳥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長而直。
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魚蝦等為生。這里有個故事。
相傳,在隋唐時期,我國著名醫(yī)藥家孫思邈云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煉丹制藥,為患者治病解疑。由于四川屬盆地氣候,濕度很大,上山求醫(yī)的患者中有許多風濕病患者,孫思邈卻束手無策。
這天,孫思邈帶著徒兒上山采藥,忽然發(fā)現(xiàn)一只灰色老鸛鳥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種無名小草,許久之后,才拖著沉笨的軀體緩慢地飛走了。過了幾天,孫思邈又見到這只老鸛在啄食這種小草,隨后飛走了。
奇怪的是,老鸛已無病態(tài),飛得輕巧雄健有力。孫思邈對身邊的徒兒說:老鸛鳥常年在水中尋食魚蝦,極易染上風濕病痛,老鸛鳥能食此草,說明此草無毒,能治療風濕病,我們也把這草采回去試用。
風濕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連服幾天之后,奇跡發(fā)生了,原來雙腿紅腫的關節(jié),都腫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喜訊傳開,慕名前來求治者絡繹不絕,治愈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請孫思邈為小草起個名,孫思邈說:這藥草是老鸛鳥認識的,就叫它“老鸛草”吧!現(xiàn)代植物為牻牛兒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兒苗,或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鸛草,除去殘根的全草入藥。
性味苦辛、平,祛風、活血通絡。治風濕疼痛,肢體麻木,關節(jié)酸痛,癰疽,跌打,腸炎,痢疾。
據《滇南本草》載,老鸛草可祛諸風,治皮膚發(fā)癢,通行十二經,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等。用法與用量為:水煎內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
在民間,運用老鸛草治療風濕病,由于療效顯著而流傳至今,經久不衰。擴展資料:基礎理論 中醫(yī)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guī)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yǎng)生等內容。
陰陽 是中國古代哲學范疇。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
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運動變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對立統(tǒng)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則),萬物之綱紀(一切事物都不能違背這個法則而存在),在變化之父母(事物的變化是由事物本身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殺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毀滅都是來自于這個根本法則),神明之府也(這就是自然一切奧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須從這個根本問題-陰陽上求得解決)”。闡明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生長、發(fā)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guī)律的一種思想方法。醫(yī)學屬于自然科學范圍,認為人體生理活動,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也超越不出陰陽這個道理。
因此,我們想要掌握疾病的發(fā)展過程,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獲得滿意療效,就必須探求人體的陰陽變化情況。五行學說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范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動態(tài)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轉化規(guī)律。
“五行學說”是指這五類物質的運動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相生、相克作為解釋事物之間相互關聯(lián)及運動變化規(guī)律的說理工具。中醫(yī)主要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lián)系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fā)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運氣學說 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huán)。
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文歷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fā)生規(guī)律。
臟腑學說 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經絡學說 與臟腑學說密切相關。
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絡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tǒng)功能發(fā)生變化,會呈現(xiàn)相應的癥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xiàn),可以診斷體內臟腑疾病。
老鸛,是鳥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長而直。
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魚蝦等為生。這里有個故事。
相傳,在隋唐時期,我國著名醫(yī)藥家孫思邈云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煉丹制藥,為患者治病解疑。由于四川屬盆地氣候,濕度很大,上山求醫(yī)的患者中有許多風濕病患者,孫思邈卻束手無策。
這天,孫思邈帶著徒兒上山采藥,忽然發(fā)現(xiàn)一只灰色老鸛鳥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種無名小草,許久之后,才拖著沉笨的軀體緩慢地飛走了。過了幾天,孫思邈又見到這只老鸛在啄食這種小草,隨后飛走了。
奇怪的是,老鸛已無病態(tài),飛得輕巧雄健有力。孫思邈對身邊的徒兒說:老鸛鳥常年在水中尋食魚蝦,極易染上風濕病痛,老鸛鳥能食此草,說明此草無毒,能治療風濕病,我們也把這草采回去試用。
風濕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連服幾天之后,奇跡發(fā)生了,原來雙腿紅腫的關節(jié),都腫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喜訊傳開,慕名前來求治者絡繹不絕,治愈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請孫思邈為小草起個名,孫思邈說:這藥草是老鸛鳥認識的,就叫它“老鸛草”吧!現(xiàn)代植物為牻牛兒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兒苗,或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鸛草,除去殘根的全草入藥。
性味苦辛、平,祛風、活血通絡。治風濕疼痛,肢體麻木,關節(jié)酸痛,癰疽,跌打,腸炎,痢疾。
據《滇南本草》載,老鸛草可祛諸風,治皮膚發(fā)癢,通行十二經,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等。用法與用量為:水煎內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
在民間,運用老鸛草治療風濕病,由于療效顯著而流傳至今,經久不衰。擴展資料:基礎理論中醫(yī)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guī)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yǎng)生等內容。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范疇。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
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運動變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對立統(tǒng)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則),萬物之綱紀(一切事物都不能違背這個法則而存在),在變化之父母(事物的變化是由事物本身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殺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毀滅都是來自于這個根本法則),神明之府也(這就是自然一切奧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須從這個根本問題-陰陽上求得解決)”。闡明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生長、發(fā)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guī)律的一種思想方法。醫(yī)學屬于自然科學范圍,認為人體生理活動,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也超越不出陰陽這個道理。
因此,我們想要掌握疾病的發(fā)展過程,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獲得滿意療效,就必須探求人體的陰陽變化情況。五行學說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范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動態(tài)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轉化規(guī)律。
“五行學說”是指這五類物質的運動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相生、相克作為解釋事物之間相互關聯(lián)及運動變化規(guī)律的說理工具。中醫(yī)主要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lián)系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fā)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運氣學說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huán)。
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文歷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fā)生規(guī)律。
臟腑學說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經絡學說與臟腑學說密切相關。
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絡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tǒng)功能發(fā)生變化,會呈現(xiàn)相應的癥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xiàn),可以診斷體內臟腑疾病。
《千古中醫(yī)故事》 立志修本草 作者:郝萬山
另外一個故事,叫“診死活人”,就是李時珍把一個活人給診死了,這兩個故事還是相關的,都在湖口地區(qū)廣為流傳。這又是個什么故事呢?
李時珍“診活死人”這個故事在這個區(qū)域都傳開了,大家說有一個非常神奇的醫(yī)生,經常在這一代游方。有一天,李時珍來到一個鎮(zhèn)上,大家一看,知道就是那個神奇的游方郎中。就像看神一樣,一下子把李時珍圍在街道中間,有向他請教的,有請他看看氣色把把脈的,李時珍當然也走不了。正好旁邊有一家藥店,藥店的老板有一個大胖兒子,正在柜臺里面吃飯,一聽說神醫(yī)來了,那當然很高興,就翻身爬過柜臺,我們知道過去藥鋪的柜臺跟當鋪的柜臺都很高,大家從魯迅先生的小說里都可以知道。這個胖小伙子翻身躍過柜臺,扒開人群,拼命地擠擠擠,就擠到李時珍面前,來看熱鬧??吹嚼顣r珍以后,這個胖小伙子對李時珍很尊敬,就說先生,我終于擠進來看到你了,久仰大名,您能不能看看我有什么病啊?李時珍就搭了一下脈,跟他說,小伙子,真可惜,你年紀那么輕,恐怕活不過三個時辰了,你趕緊回家,不要倒在外邊,不要讓家里人到外邊來收尸。小伙子一下就火了,心想我好心好意,飯也不吃了,又翻過柜臺擠開人群來向你請教,你怎么這么說話?我剛剛還吃了四碗飯,喝了半斤酒,我怎么就要死了呢?旁邊圍觀的人當然也覺得李時珍有點太過分了,你把一個活生生的人診為活不過三個時辰,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來講,這是咒人死啊。李時珍也沒有解釋,過了一會兒,人群散開不久,李時珍還沒離開這個鎮(zhèn),就傳來了這個小伙子暴病身亡的消息。別人才想起李時珍有這個話,于是來就請教李時珍。他說很簡單,第一、他剛剛在吃飯,飯已經吃得太多了,又喝了大量的白酒。然后翻過高高的柜臺,再拼命地擠進來,這時腸子已經受到致命的損傷,而實際上等他到了我面前,他已經沒治了,所以我才說他活不過三個時辰。這是另外一個故事”診死活人”。這兩個故事全部在湖口一帶流傳。
李時珍用了18年的時間進行野外考察,又用了10年的時間三易其稿,終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本草綱目》匯集了1800多種藥物,11000多個方子,這些藥物和方子是為了給后人查閱的,但這么龐雜的內容,如何分類才能便于查找呢?我們查字典可以按拼音,也可以按部首,那么李時珍是按什么來整理這些中草藥和方子的呢?
在編纂《本草綱目》時,李時珍考慮,如何以一種體系來對這些藥物和方子進行分類。這是科學的事情,不能就這樣一堆放在一起,弄一個大全就完了。原來的分類法被李時珍拋棄了,他發(fā)明了十五部六十類分類法,這被后來的科學界大為贊嘆。他把藥物分為水部兩類,火部一類,土部一類,金石部四類,草部十類,谷部四類,諸如此類,把這1800多種藥物分門別類排進去,再附加11000多個方子,這當然是了不起的。
李時珍從年輕時發(fā)愿重修本草,到年過花甲終于編纂完成時,已經耗盡了家中所有的財力,李時珍已經沒有錢來出版《本草綱目》了。而李時珍最大的心愿,就是讓這部《本草綱目》早日出版,造福于世。然而令李時珍沒有想到的是,出版這部書,比編纂這部書更難
[ 麻 黃 ]┃━━【 小故事 】 一有個挖藥的老人,無兒無女,收了一個徒弟。
誰想,這個徒弟很是狂妄,才學會一點皮毛,就看不起師傅了。有的時候,賣藥的錢也不交給師傅,自己偷偷花掉。
師傅傷透了心,就對徒弟說:“你翅膀硬了,另立門戶吧?!蓖降艿?jié)M不在乎:“行??!”師傅不放心地說:“不過,有一種藥,你不能隨便賣給人吃?!?/p>
“什么藥?”“無葉草。”“怎么啦?”“這種草的根和莖用處不同;發(fā)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記住了嗎?”“記住了?!?/p>
“你背一遍。”徒弟張口就背了一遍,不過,他背時有口無心,壓根兒也沒用腦子想。
從此,師徒分手,各自賣藥。師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膽子更大了,雖然認識的藥不多,卻什么病都敢治。
沒過幾天,就讓他用無葉草治死了一個。死者家屬哪肯善罷甘休,當時就抓住他去見縣官。
縣官問道:“你是跟誰學的?”徒弟只好說出師傅的名字??h官命人把師傅找來,說:“你是怎么教的?讓他把人治死了!”師傅說:“小人無罪?!?/p>
“怎么能說你無罪?”“關于無葉草,我清清楚楚地教過他幾句口訣?!笨h官聽了,就問徒弟:“你還記得嗎?背出來我聽聽?!?/p>
徒弟背到:“發(fā)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縣官又問:“病人有。
[ 麻 黃 ]┃━━【 小故事 】 一有個挖藥的老人,無兒無女,收了一個徒弟。誰想,這個徒弟很是狂妄,才學會一點皮毛,就看不起師傅了。
有的時候,賣藥的錢也不交給師傅,自己偷偷花掉。師傅傷透了心,就對徒弟說:“你翅膀硬了,另立門戶吧?!?/p>
徒弟倒?jié)M不在乎:“行啊!”師傅不放心地說:“不過,有一種藥,你不能隨便賣給人吃?!薄笆裁此帲俊薄盁o葉草?!?/p>
“怎么啦?”“這種草的根和莖用處不同;發(fā)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記住了嗎?”“記住了?!薄澳惚骋槐??!?/p>
徒弟張口就背了一遍,不過,他背時有口無心,壓根兒也沒用腦子想。從此,師徒分手,各自賣藥。
師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膽子更大了,雖然認識的藥不多,卻什么病都敢治。沒過幾天,就讓他用無葉草治死了一個。
死者家屬哪肯善罷甘休,當時就抓住他去見縣官。縣官問道:“你是跟誰學的?”徒弟只好說出師傅的名字。
縣官命人把師傅找來,說:“你是怎么教的?讓他把人治死了!”師傅說:“小人無罪?!薄霸趺茨苷f你無罪?”“關于無葉草,我清清楚楚地教過他幾句口訣?!?/p>
縣官聽了,就問徒弟:“你還記得嗎?背出來我聽聽。”徒弟背到:“發(fā)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
縣官又問:“病人有汗無汗?”徒弟答道:“渾身出虛汗?!薄澳阌玫氖裁此??”“無葉草的莖?!?/p>
縣官大怒:“簡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虛汗還用發(fā)汗的藥,能不死人?”說罷,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獄。師傅沒事,當堂釋放。
徒弟在獄中過了三年,這才變得老實了。他找到師傅認了錯兒,表示痛改前非。
師傅見他有了轉變,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傳授醫(yī)道。打這兒起,徒弟再用“無葉草”時就十分小心了。
因為這種草給他闖過大禍惹過麻煩,就起名叫作“麻煩草”,后來又因為這草的根是黃色的,才又改叫“麻黃”。[ 紫 蘇 ]┃━━【 小故事 】 二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賽吃螃蟹。
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黃,他們越吃越香。吃空的蟹殼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
華佗帶著徒弟,也到這兒來飲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瘋了似地比賽吃蟹,便好心地勸說道:“螃蟹性寒,不可多吃。
年輕人,你們比賽吃螃蟹可沒有好處?!鄙倌陚兒懿桓吲d:“我們吃的是自己花錢買的東西,誰聽你的管教!”華佗說:“吃多了準會鬧肚子,那時侯可有生命危險??!”“去去去,別在這兒嚇唬人!我們就是吃死了,又關你屁事!”這些醉醺醺的少年根本不聽勸告,繼續(xù)大吃大喝。
有的還嚷道:“螃蟹是美味,誰聽說過能吃死人?咱們放開肚子吃咱們的,饞死那個老頭子!”華佗看他們鬧得實在不象話,就對酒店老板說:“不能再賣給他們啦,會鬧出人命的。”酒店老板正打算從那伙少年身上多賺些錢哩,哪里聽得進華佗的話?他把臉一板,說:“就是出了事也不關你呀。
你先生少管閑事,別攪了我的生意!”華佗嘆息一聲,只好坐下吃自己的酒。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在桌下打滾兒。
酒店老板嚇呆了,急忙問:“你們是怎么啦?”“疼壞了,快幫我們請個醫(yī)生來吧!”“這半夜三更的,讓我上哪兒請醫(yī)生去?”“求求老板行個好,醫(yī)生再不來,我們的命就難保啦!”這時,華佗走過來說:“我就是醫(yī)生。”“呀!”少年們大驚失色:這不是那位不讓多吃螃蟹的老頭兒么?他們也顧不得什么面子了,一個個捧著肚皮,哀求道:“先生,請你給治治吧!”“你們剛才不是說不讓我管嗎?”華佗說。
“大人不記小人過。求先生發(fā)發(fā)善心,救救我們。
您要多少錢都好說。”“我不要錢?!?/p>
“那您想要別的也行?!薄拔乙銈兇饝患?!”“別說一件,一千件、一萬件也行。
您快說什么事吧?”“今后,你們得聽從老人的勸告,再不準胡鬧!”“一定,一定。您快救命!”華佗讓他們等著,自己帶著徒弟到了荒郊。
有一味中藥叫“薏苡”,與一個叫“薏苡明珠”的成語有關,這個成語是指無端受人誹謗而蒙冤的意思。
它來自一段歷史故事:東漢名將馬援(伏波將軍)領兵到南疆打仗,軍中士卒病者甚多。當地民間有種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后果然療效顯著。
馬援平定南疆凱旋歸來時,帶回幾車薏苡藥種。誰知馬援死后,朝中有人誣告他帶回來的幾車薏苡,是搜刮來的大量明珠。
這一事件,朝野都認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說是“薏苡之謗”。白居易也曾寫有“薏苡讒憂馬伏波”之詩句。
薏苡作為一種中藥,有其悠久的歷史,早在《神農本草》中即有記載。薏苡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其性味甘、淡、涼,入脾、肺、腎經。
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等功用?,F(xiàn)代醫(yī)藥學研究表明,薏苡含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其營養(yǎng)價值在禾本科植物中占第一位。
薏苡仁用于臨床治療,可以強筋骨、益氣、和中、消水腫等,此外,闌尾炎、關節(jié)炎、腳氣病乃至腫瘤皆可使用,也可煮粥作為病后調養(yǎng)。薏苡的根、葉也可入藥。
薏苡的根除了具有清熱、利濕、健脾的作用外,還可治黃疸、驅蛔蟲以及治療牙痛、夜盲等癥。薏苡葉可代替綠茶,并有利尿作用。
薏苡還有養(yǎng)顏和美容功效,對年輕人身上或面部的瘊子,有很好的療效。用法為:成人每天用帶殼的薏苡仁50克,洗凈后加入兩杯半水,煮熬到水減至一半時即可服用。
一般服一個月。此種薏苡仁湯還對皮膚粗糙、雀斑、疙瘩等病癥有治療作用。
錢乙是宋代著名的兒科醫(yī)生,他著有《小兒藥證直決》人們尊稱他為“兒科之圣”。錢乙做過一段時間的翰林醫(yī)官。
一天,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請了不少名醫(yī)診治,毫無起色,病情越來越重,最后開始抽筋。皇帝見狀十分著急。
這時,有人向皇帝推薦錢乙。于是,錢乙被召進宮內。
皇帝見他身材瘦小,貌不出眾,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來,只好讓他為兒子診病。錢乙從容不迫地診視一番,要過紙筆,寫了一貼“黃土湯”的藥方。
心存疑慮的宋神宗接過處方一看,見上面有一味藥竟是黃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難道黃土也能入藥嗎?” 錢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說:“據我判斷,太子的病在腎,腎屬北方之水,按中醫(yī)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癥當用黃土。” 宋神宗見他說得頭頭是道,心中的疑慮已去幾分,正好這時太子又開始抽筋,皇后一旁催促道:“錢乙在京城里頗有名氣,他的診斷很準確,皇上勿慮。”
于是,皇帝命人從灶中取下一塊焙燒過很久的黃土,用布包上放入藥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一貼后,抽筋便很快止住。
用完兩劑,病竟痊愈如初。這時,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錢乙的技術,把他從翰林醫(yī)官提升為很高榮譽的太醫(yī)丞。
從前,有兩個青年結拜為兄弟,他們發(fā)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贝撕螅瑑扇顺沓M?,互相幫助,那一個有了難處,另一個就來幫忙。
一天,義弟忽然得了病,口吐血,鼻流血,大便下血,小便尿血。沒過兩天、他面如黃紙,一點血色也沒有了。
義兄知道后,急忙從自己家的后院挖了一棵藥草,送給義弟煎湯服用,義弟連吃幾劑,血止住了,病也好了。他非常感激義兄,就問道:“大哥,你這是用的什么仙藥救活了我啊”?義兄說:“這是我家祖上傳下的止血藥草”。
能給我看看嗎”?“當然可以。”后來,義弟到義兄家去玩,義兄就把他帶到后院。
只見那里長著一片枝葉茂盛的草,開著淡黃的小花。義兄告訴他:這就是止血的藥草。
義弟又問:“除了止血,還有別的用處嗎?”義兄說:“它能活血散瘀,消腫定痛,主治跌打損傷,崩漏,金瘡 真是好藥?。×x弟想要這種藥草,就編了個瞎話說:“大哥,聽說害出血病的人,三年后還會復發(fā),你給我一棵行嗎?” 義兄說:“行,你挖一棵小苗兒,回去栽上吧。不過,千萬別對外人說,當心被偷走。
這可是妙藥?。 薄昂冒?。” 就這樣、義弟挖回一棵小苗兒,栽在自己后院。
他澆水施肥,精心照料。一年后,那棵草也長得很茂盛。
離義弟家不遠的地方,有個財主。一天,財主的兒子得了“出血癥”,吃什么藥也止不住血,眼看著人就活不成了。
財主對人們說:誰能治好這病,我給他五十兩銀子,一百擔白米。義弟聞聽,就把自己后院的藥草挖出來,送給財主煎湯。
不料,財主的兒子吃了幾劑,一點不見效,最后竟血盡身亡了。 財主一看兒子被治死,抓住義弟,說:“你自己說包能治好,原來是騙錢的呀!走,見縣官去!” 縣官升堂審問義弟:“你跟誰學的醫(yī),拿什么煎的藥?” 義弟這下慌了,只好說出義兄。
縣官傳來義兄,問道:“你給他的是什么草?”“這是我家祖上傳下來的藥草,專門止血。義弟一聽急了:“大哥,這是假的呀!你害得我好苦,眼看得跟人家償命義兄說:“大哥怎么能騙你呢?你那棵草才長了一年,還沒有藥性呢。”
縣官忙問:“幾年才止血呢?” 義兄回答說:“三到七年,藥力最強?!?義弟這才明白,自己沒有弄清楚就使用,后悔不該貪財。
后來,人們?yōu)榱死斡涍@種藥草的藥力在三~七年最好,三年之內的不能止血,才給它取了個名字叫“三七”。
扁鵲 華佗 孫思邈 張仲景 李時珍 葛洪 皇甫謐 錢乙 朱丹溪 孔伯華 汪逢春 施今墨 扁鵲(公元前五-四世紀 戰(zhàn)國時醫(yī)學家。
姓秦、名越人,誕生於山東長清縣。通曉內、外、婦、兒、針灸各科。
精於切脈、望色、聽聲、問診,尤擅長於推究病源。對導引,吐納和氣功等各種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樹,著述多以失傳現(xiàn)存《難經》等都后人托名之作。
華佗(約公元145-208) 東漢末醫(yī)學家。義名 字元化,誕生於安徽毫縣。
精通內、外、婦、兒各科。熟練的掌握養(yǎng)生方藥、針炙和手術等治療。
首創(chuàng)藥物全麻術,被尊奉為外科之鼻祖。創(chuàng)立的《五禽戲》養(yǎng)生功,流傳至今。
著書已佚?,F(xiàn)存《中藏經》等是后人托名之作。
孫思邈(五四一-六八二) 唐、醫(yī)學家。陜西耀縣孫家塬村人。
對中醫(y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治則、藥物、方劑等基礎理論,以及臨床各科的診療方法等均有精辟的論述。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豐富了中國醫(yī)學寶庫。
張仲景(生卒年月不可確考) 東漢末醫(yī)學家.名機,誕生於河南南陽縣著《傷寒雜病論》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巨著,經后人整理成《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分論外感熱病和內科雜病。
所倡六經分證和治原則成為指導后世醫(yī)家臨閑寶踐的基本準繩。 我國古代四大名醫(yī)有⑴扁鵲(戰(zhàn)國);⑵華佗(東漢末); ⑶李時珍(明);⑷張仲景(東漢末)。
扁鵲(公元前五-四世紀) 戰(zhàn)國時醫(yī)學家。姓秦、名越人,誕生於山東長清縣。
通曉內、外、婦、兒、針灸各科。精於切脈、望色、聽聲、問診,尤擅長於推究病源。
對導引,吐納和氣功等各種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樹,著述多以失傳現(xiàn)存《難經》等都后人托名之作。 葛洪(二八三-三六三) 晉、醫(yī)學家。
煉丹行家,道教理論家。對化學、醫(yī)學、藥物學、養(yǎng)生行等著造詣精深。
著述包括天文、潮汐、軍事、兵法、人物傳記、雜記、氣功等是世界制藥化學的先軀?,F(xiàn)存所著《肘后儲急方》包括各科醫(yī)學、其中有對肺結核、麻風、天花、恙蟲病等世界最早的記載,開創(chuàng)了中醫(yī)傳染病學和臨床癥學的先河。
華佗(約公元145-208) 東漢末醫(yī)學家。義名 字元化,誕生於安徽毫縣。
精通內、外、婦、兒各科。熟練的掌握養(yǎng)生方藥、針炙和手術等治療。
首創(chuàng)藥物全麻術,被尊奉為外科之鼻祖。創(chuàng)立的《五禽戲》養(yǎng)生功,流傳至今。
著書已佚?,F(xiàn)存《中藏經》等是后人托名之作。
皇甫謐(二一五-二八二) 魏晉問醫(yī)學家、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誕生於甘肅平涼縣西北朝那鎮(zhèn)。
博學多才,對經史各家及文字史等都有很高的造詣。他還是我國第一個研究人口問題的學者。
中年刻苦鉆研醫(yī)學,編著的《針灸甲乙經》總結了晉以前的針灸學成就,是針灸學的經典著作。 李時珍(公元1518-1593) 明醫(yī)學家,字東壁號瀕湖。
湖北蘄春人。著重藥物研究,重視臨床實踐。
所著《本草綱目》是我國藥學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稱作“東方醫(yī)學的巨典”他還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訣考證》等流傳於世。
錢乙(公元 1020 -1101) 宋.著名兒科醫(yī)學家。字仲陽,山東東平縣人。
曾任太醫(yī)丞。精通內、外、婦、兒各科,尤以兒科造詣最高。
被尊為中醫(yī)兒科鼻祖。著述多已失傳,謹有《小兒藥證直訣》流傳至今。
書中載述的五臟補瀉諸萬為后世醫(yī)家廣為采用。 孫思邈(五四一-六八二) 唐、醫(yī)學家。
陜西耀縣孫家塬村人。對中醫(yī)學的生理、病理、診斷、治則、藥物、方劑等基礎理論,以及臨床各科的診療方法等均有精辟的論述。
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豐富了中國醫(yī)學寶庫。 葉天士(一六六七-一七四六) 清、醫(yī)學家。
名桂號香巖,江蘇吳縣人。精通內外婦兒各科,并有重要的建樹,尤其對一些疑難重危病癥的治療有獨到之處。
著《溫熱論》對溫病的理論、診斷、和治療的發(fā)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是溫病學的奠基人。
后人根據葉氏所存醫(yī)案整理成冊,還出現(xiàn)了一批托名著作。 張仲景(生卒年月不可確考) 東漢末醫(yī)學家.名機,誕生於河南南陽縣著《傷寒雜病論》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巨著,經后人整理成《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
分論外感熱病和內科雜病。所倡六經分證和治原則成為指導后世醫(yī)家臨閑寶踐的基本準繩。
朱丹溪(一二八一-一三五八) 元醫(yī)學家,名震亨、字彥修誕生於浙江羲與縣赤岸鎮(zhèn)在學術上強調養(yǎng)陰和瀉火二法,被稱為“養(yǎng)陰學派”的鼻祖對火癥的治療有精辟的論述在熟性病的治療方面有重要的指導價植。著有《局方發(fā)探》、《格致馀論》、《素問糾略》、《本草衍羲補遺》、《傷寒辨疑》、《外科精要發(fā)探》等。
四大名醫(yī)太少了,給你搬來十位,請笑納. 回答者:_★海韻īnɡ﹏ - 高級魔法師 六級 9-5 21:13 孔伯華,擅治溫熱病(發(fā)高燒及部分傳染性疾?。?; 孔伯華(公元1884--1955),是我國近代一位具民族氣節(jié)的醫(yī)學家,幼承家學,研討古醫(yī)籍,解放前(1929年)曾與蕭龍友先生創(chuàng)辦北平國醫(yī)學院,歷時十四年,畢業(yè)生達七百余人,1918年曾赴農村開展防疫工作,成績卓著,開我國防疫工作之先河,編有《傳染病八種證治析疑》十卷。擅長溫熱病學,喜用石膏…… 蕭龍友,擅治虛勞病; 。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