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時,在安徽桐城有個一個著名的家族,父子兩代為相,權勢顯赫,這就是張家張英、張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間,張英在朝廷當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老家桐城的老宅與吳家為鄰,兩家府邸之間有個空地,供雙方來往交通使用。后來鄰居吳家建房,要占用這個通道,張家不同意,雙方將官司打倒縣衙門??h官考慮糾紛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在這期間,張家人寫了一封信,給在北京當大官的張英,要求張英出面,干涉此事。張英收到信件后,認為應該謙讓鄰里,給家里回信中寫了四句話:
千里來書只為墻,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閱罷,明白其中意思,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出動讓出三尺房基地,這樣就形成了一個6尺的巷子。兩家禮讓之舉和張家不仗勢壓人的做法傳為美談。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范云和何遜)
生死之交--羊角哀 左白桃
知音之交--于伯牙 鐘子期
負荊之交--廉頗 藺向如
永伴之交--孟良 焦贊
桃園之交--劉備 關羽 張飛
同命之交--管仲 鮑叔牙
患難之交--忽子 公子壽
托孤之交--程櫻 公孫杵臼
魚水之交--劉備 諸葛亮
切膚之交--介子推 重耳(晉文公)
忠義之交--梁山一百單八將
合志之交--賈柳樓四十六友
孔融讓梨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詩詞,并且還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备赣H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樣。
《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縣發(fā)生了一件當朝宰相張英與鄰居葉秀才為了墻基爭地界打官司的奇聞。 因為張英家要蓋房子,地界緊靠葉家。葉秀才提出要張家留出中間一條路以便出入。但張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寫明“至葉姓墻”,現(xiàn)按地契打墻有什么不對,即使要留條路,也應該兩家都后退幾尺才行。這時張英在北京為官,老家具體事務就由老管家操辦。于是沿著葉家墻根砌起了新墻。這個葉秀才是個倔脾氣,一看張家把墻砌上了,咽不下這口氣,秀才自己能動筆,一紙狀文告到了縣衙,打起了官司。
張家管家一看事情鬧大了,就連忙寫了封信,把這事稟告了北京的張英。不久,就接到了張英的回信。信中沒有多話,只有四句詩:“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p>
管家看了這首詩,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來到葉家,告訴葉秀才,張家準備明天拆墻,后退三尺讓路。葉秀才以為是戲弄他,根本不相信這是真話。管家就把張英這首詩給葉秀才看。葉秀才看了這首詩,十分感動。
第二天早上,張家就動手拆墻,后退了三尺。葉秀才也把自家的墻拆了后退了三尺。于是張、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條一百來米長六尺寬的巷子,被稱為“六尺巷”。
這一段古代鄰居和睦相處的故事廣為流傳。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