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道主”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原意是東方道路上負責招待的人,后人便因此稱主人為“東道主”“東道主人”。以“作東”稱請客,以“東道席”、“東道”稱主人。
“直筆”出自《左傳?宣公二年》,即如實記載史實;“董狐直筆”用來贊揚敢于如實記載史實的史官或史官的剛強正直的精神。
“染指”出自《左傳?宣公四年》,指占便宜、也指惹事生非或陷入與自己毫無關系的是非之中。
“南冠客”出自《左傳?成公九年》,即戴著南邊楚國帽子的人,后來指囚徒;也指雖然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但不忘國家的有識之士。
“哭秦庭”出自《左傳?定公四年》申包胥“立,依于庭墻而哭”,表示救國之心迫切,求援之情專誠。
“五車書”出自《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形容讀書多,學問深,或指藏書豐富。
“不龜藥”出自《莊子?逍遙游》,比喻平常的東西,如果使用得當,也會發(fā)揮重大作用。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原意是修煉到家,后來多用來形容某人蠢笨,呆頭呆腦,不靈活。
“大方之家”出自《莊子?秋水》,指道德修養(yǎng)和技術水平都很高的人,也指內行、行家?!巴笈d嘆”也出自這里,指面對偉大的事物而感嘆自己的渺小,現(xiàn)在常常比喻自以為力量不夠,而無可奈何。
“戰(zhàn)勝”出自《韓非子?喻老》“戰(zhàn)勝,故肥也”,本意是指正義取得勝利,現(xiàn)在用來表示取得勝利,打敗對手。
“和氏之璧”出自《韓非子?和氏》,指美玉,比喻材德兼?zhèn)涞娜恕?/p>
《下里》、《巴人》是通俗歌曲,《陽春》、《白雪》是高雅的歌曲。所以,人們用“下里巴人”形容低等平凡的人;以“陽春白雪”形容上等高雅的人。出自宋玉《對楚王問》。
“庭訓”、“過庭訓”出自《論語?季氏》,原來指的就是孔子教育兒子,后來多用它知道家庭教育。晉代人葛洪曾說他“夙失庭訓”,就是說從小失去父親的教誨。
……
不知道你想干什么用,就寫這些了
有《中華成語典故》這部書,不知是不是你找的?!吨腥A成語典故》(圖文版)共收錄了三百零四條成語典故,根據(jù)它們所包涵的不同意義,分為六個篇章,即:品格意志、為人處世、智慧謀略、好學求知、生活啟示、幽默詼諧。每個篇章各收錄了暢擔扳桿殖訪幫詩爆澗幾十條具有典型教育意義的成語,并注明其詞義、用法、出處與典故。每條成語,我們都竭力返本溯源,對于起源較晚的,也在故事中 說明其演變過程,使讀者了解來龍去脈,從而加深對每條成語的理解。本書附CD-ROM,光盤中包含了書中的全部內容。
還有,您的問題模糊不清,如果您是要找原來最早的出處,比較常見的就是二十五史了,例如史記。
負荊請罪,成語,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戰(zhàn)國時代趙國廉頗、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稱將相和。
歷史典故方面的經典書籍有
1、貴州出版的〈歷史典故辭典〉(我讀大學時買到一本),可以查到許多歷史典故。
2、〈上下五千年〉,最早是林漢達、曹余章編著,四川兒童出版社1978年版的,一套五本?,F(xiàn)在還有其他人編的〈中國上下五千年〉,能夠查到很多歷史典故
3、〈成語辭典〉(比較大一點的),里面的經典故事很多了,通過成語故事去尋找古文書籍,再去找白話文翻譯。
4、〈古文字辭典〉,在介紹古文字時間,也能夠介紹很多歷史典故。
5、〈中國歷史傳說〉,80年代出的,分朝代出版的,一套有很多本。
6、〈明朝那些事兒〉 ,一套七本,可以一看。
7、〈中國各朝代歷史〉系列,一個朝代有很多本,好象是2003年,還是2001年出版的,記不清了,我大學時買過。
8、〈歷史知道點系列〉,分類介紹歷史。
9、〈成語故事〉,少年兒童出版社。
同時,你還可以找歷史老師,聽取意見;也可以上網(wǎng)搜索。還有找中學歷史網(wǎng),還可以看歷史博客,比如X5dj.com等等。。
我的QQ:363662568、1042072149。
愿對你有所幫助
《龍文鞭影》,初名《蒙養(yǎng)故事》,明代蕭良有撰。
此書未成之前,以四字韻言形式介紹古代人物及有關典故的童蒙讀物,主要有唐代李翰的《蒙求》,蕭良有在《蒙求》的基礎上,寫成了《蒙養(yǎng)故事》,仍用四字韻言的形式,用平水韻的平聲韻。此書問世后,曾有夏廣文為之作注。
后到清朝初年,安徽的一位私塾先生楊臣諍,認為《蒙養(yǎng)故事》仍然不夠完備,夏廣文的注多有疏漏謬處,因而進行増訂。増訂完后,并改書名為《龍文鞭影》。龍文,原是漢代西域的駿馬名,此馬見鞭則疾馳,取此名的意思是童蒙學習此書,學識會增長的更快。全書一千多句,比《蒙求》増加近一倍。使用了平水韻平聲的全部三十個韻部。內容主要是宋代以前的人物典故,元明兩代也涉及一些,比重不是很大。但值得一說的是,在下平聲“七陽”韻中有“人始亞當”一句,這超出了中國歷史的范疇,引用了《圣經》中的故事了。
《龍文》問世后,影響甚大,成為有清一代頗受歡迎的童蒙讀物之一。再到清末年間,廣東番禺有李暉吉、徐蘭畦二人合撰了《龍文鞭影二集》,取材和體例與楊臣諍増訂者咸同,篇幅也大體上相等。因為有了二集,自然稱楊臣諍増訂者為初集。清末民國時期出版的《龍文鞭影》,一般都是將初集、二集合在一起出版。
詩詞賞析\ 歷史典故:《唐宋詩詞典故趣聞》 北京燕山出版社 26元
簡介:是針對這些長期困擾讀者的問題,一一對癥下藥。首先從詩或詞的名稱——即詞牌或曲牌開始加以考律,指出其淵源、出處和由此產生的趣聞;二、是對歷史上第一位詩或詞人用本詞牌或曲牌所寫的原詩或詞加以陳列。如查不到詩或詞的原作,則用歷史較有名的詩或詞加以補充;三、是對所列之詩或詞加以論述,并在論述過程中,不但逐字逐句地對詩或詞加以詳解,而且還對詩或詞中所引用的古人詩詞及歷史典故、趣聞軼事等,一一加以詳解;四、《唐宋詩詞典故趣聞》所選作品,不拘于某一流派,而是對各家的作品兼收并蓄,同時,還逐篇就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進行剖析和賞析;五、書中作家的排列,以生年前后為序,生平無考者,以在世之年論;六、《唐宋詩詞典故趣聞》原則上采用一詩一詞一篇剖析和賞析文章,少數(shù)詩或詞不可分者,則合之一并剖析和賞析;七、在成書過程中,曾參考過大量書籍,在這些書籍中,很有一些精美語辭和論點,為使《唐宋詩詞典故趣聞》臻于完善,則不避掠美之嫌,而加以采錄;八、中國的歷史悠久,詩詞藝術博深,及其鳳毛麟角之萬一。
古今歷史:《國史十六講》 中華書局 32元
簡介:極好的中國歷史入門書籍, 中國歷史的三個時代:部落時代;封建時代;郡縣時代。作為通史入門而言,確實是本好書。相對一般的通史教材,本書選材精要、觀點新穎、文筆清新,值得一讀。
①《昭明文選》《昭明文選》又稱《文選》,是中國現(xiàn)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tǒng)組織文人共同編選。
蕭統(tǒng)死后謚“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一般認為,《昭明文選》編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 至中大通三年(531) 之間。
《昭明文選》收錄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間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余篇 ,是一部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學總集 ,在這部總集里 ,蕭統(tǒng)把我國先秦兩漢以來文史哲不分的現(xiàn)象作了梳理和區(qū)分 ,他認為經史諸子都以立意紀事為本 ,不屬詞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于沈思 ,義歸乎翰藻的標準的文章才能入選。也就是說 ,只有善用典故成辭、善用形容比喻、辭采精巧華麗的文章 ,才合乎標準 ,《昭明文選》正是以此來劃分文學與非文學界限的第一部選集。
由于 《昭明文選》選材嚴謹 、注重詞藻 ,所選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過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視為文學的教科 書 ,是士子們必讀的一部書,千余年來流傳不衰。
大詩人杜甫教育他的兒子宗武要 “熟精文選理”( 《宗武生日》) 。到了宋代 ,更有“文選 爛 、秀才半”的俗諺(陸游《老學庵筆記》 )。
《昭明文選》的誕生是文學發(fā)展的必然。 自從有了《昭明文選》,這才使我國自先秦來文史不分現(xiàn)象有了明確的分界。
《昭明文選》繼往開來 ,對古今文體做了全面的闡述、辨析和整理 ,它是我國第一部按體區(qū)分規(guī)模宏大的文學總集 ,這在文學史上是個開創(chuàng)。 ②《玉臺新詠》(詩歌總集) 《玉臺新詠》是一部漢代至南梁的詩歌總集,學界曾公認徐陵于公元6世紀輯成,但近年考證,應是徐陵作序,由張麗華輯成。
共收漢至梁代共690首詩,以綺艷的宮體詩為主。本書編纂的宗旨是“選錄艷歌”,即主要收男女閨情之作。
從內容的廣泛性看,它不如成書略早的《文選》。但它和“以文為本”作為收錄標準的《文選》比較,也有獨自的特色。
如它不如《文選》那樣選錄歌功頌德的廟堂詩。入選各篇,皆取語言明白,而棄深奧典重者,所錄漢時童謠歌,晉惠帝時童謠等,都屬這一類。
又比較重視民間文學,如中國古代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就首見此書。它重視南朝時興起的五言四句的短歌句,收錄達一卷之多,對于唐代五言絕句這一詩體的發(fā)展有一定推動作用。
它不如《文選》那樣不錄在世人物之作,選錄了梁中葉以后不少詩人的作品。這些詩作比“永明體”更講究聲律和對仗,可以較清楚地看出“近體詩”的成熟過程。
書中收錄了沈約《八詠》一類雜言詩,也可以據(jù)此了解南朝末年詩和賦的融合以及隋唐歌行體的形成?!队衽_新詠》所選詩篇又有可資考證﹑補闕佚的,如所收曹植的《棄婦詩》,庾信的《七夕詩》,為他們的集子所闕,又如,班婕妤﹑鮑令暉﹑劉令嫻等女作家的作品,也賴此書得以保存和流傳。
內容 《玉臺新詠》是繼《昭明文選》之后,于公元六世紀編成的一部上繼《詩經》、《楚辭》下至南朝梁代的詩歌總集,歷來認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葉時所編。收詩769篇﹐計有五言詩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詩 1卷﹐共為10卷。
除第 9卷中的《越人歌》相傳作於春秋戰(zhàn)國之間外﹐其馀都是自漢迄梁的作品。內容中多收錄男女感情的記述表達,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畫出古代女子豐富的感情世界,也展示出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內涵。
《玉臺新詠》前一部分的“往世名篇”取材十分豐富。其中既有對古代婦女婚姻變故的描寫(如古詩《上山采蘼蕪》),也在對遠行丈夫的無窮思念(如古詩《冉冉孤生竹》);既有令人怦然心動的愛慕表白(如古《越人歌》),也有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既有不慕榮華、反抗強暴的頌歌(如辛延年《羽林郎》),也有不惜以死來斥責丈夫負心的烈舉(如顏延之《秋胡詩》);既有六宮嬪妃失寵的哀怨(如班婕妤《怨詩》),也有公主遠嫁匈奴的哀苦(如石崇《王昭君辭》);既有活潑可愛的嬌憨幼女(如左思《嬌女詩》),也有傾國傾城的絕色佳人〔如李延年《歌詩》〕;既有男子對戀人才情的思戀(如張華《情詩》,)也有丈夫對亡妻舉止的懷念(如潘《悼亡詩》)……總之,無論是女子的天生麗質、巧飾靚妝、華美穿戴,還是纏綿的情思、悲歡的婚姻,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品都有生動的描述;另外加上所詠女子身份不同、遭遇各異,因而具有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深刻的人文內涵,向我們展示了古代婦女真實的生存狀況、豐富的情感世界。
詩主要反映女性的生活,表現(xiàn)女性的情思,描繪女性的柔美,吐露女性的心聲,同時也表現(xiàn)了男性對女性的欣賞、愛慕,刻畫了男女之間的愛戀與相思。因此又可以說,《玉臺新詠》是一部關于女性的詩集,一部情愛的寶典,一部唯美的樂章,在文學史和審美發(fā)展史上有重要的價值和不同尋常的意義。
《玉臺新詠》雖是情詩,但卻有反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積極地思想意義。表現(xiàn)出真摯愛情和婦女痛苦的作品也不少。
如《上山采蘼蕪》﹑《陌上桑》﹑《羽林郎》等作品﹐都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孔雀東南飛》詳盡地寫出一個封建家庭悲劇的全部過程。
這都說明《玉臺新詠》所錄詩作并非全是艷情詩。《玉臺新詠》所。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