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聯怎么分上下聯
平仄方法區(qū)分:看對聯的最后一個字,上聯最后一個字是三聲和四聲(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是一聲和二聲(平聲),如下聯:興xīng 一聲 是上聯,旺wàng四聲是下聯。
張貼方法區(qū)分:對聯的張貼撰寫要求是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因為古代人寫字是從右往左寫的。這個方法現在在觀看對聯時候很難區(qū)分了,因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隨意貼出來的。所以容易辨別錯誤
含義方法區(qū)分:每副對聯都有自己特定的含義,在寫對聯的時候普遍把含義深刻的作為下聯,上聯的價值更多是在引導作用上。上下聯基本屬于因果關系,因是上聯,果是下聯。
時間關系區(qū)分:舊時在前面是上聯,新時在后面是下聯,這個普遍在過年時候的春聯上有所體現,常用的有生肖和辭舊歲/迎新春之類的。
范圍大小區(qū)分:一般情況下范圍小的是上聯,范圍大的是下聯,如常見的“家和國”之類詞語
二、對聯怎么貼左右
當人面向對聯時,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對聯要注意聲律相對,判斷上下聯是按照最后一個字的平仄聲來區(qū)分的,上聯是仄聲,下聯為平聲,這主要是為了音韻和諧,悅耳動聽。
1、按字調平仄分。對聯比較講究平仄,這是對聯的特點。具體來說,上聯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一般是平聲,否則讀起來常常感到別扭。比如“家園似錦添春色(“色”是仄聲),福運齊天賴黨恩(“恩”是平聲)”。
2、按左右方位分。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之所以這樣張貼,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3、按時序先后分。就是時間在前的為上聯,時間在后的則為下聯;或者說先辦的事情為上首,后辦的事情就為下首。比如“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門結彩樂全家”。
4.、按語言習慣分。比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風吹楊柳千門綠,雨潤杏桃萬戶紅”。人們常說“福壽雙全”、“風雨同舟”,從來沒有“壽福雙全”、“雨風同舟”的說法。
5、按因果關系分。就是“因”為上聯,“果”為下聯。
6、按場面范圍分。在時間、空間和具體事物上一般是從大到小,比如“年年過年年年好,月月賞月月月圓”;“一城花雨山河壯,滿院春風日月輝”。從時間看,“年”比“月”長;按空間論,“城”比“院”
對聯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有稱為:楹聯、對子、對偶、門對、春貼、春聯、桃符
看橫聯的左右可以區(qū)分。
1、橫聯的書寫方式是從左往右。那么對聯就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
2、橫聯的書寫方式是從右往左。那么對聯就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3、對聯最后一個字是仄聲的為上聯。仄聲一般指三四聲,最后一個字為平聲的是下聯,一般為一二聲。
對聯區(qū)分上下聯要看每一句末尾的一個字的讀音,末尾的字是仄聲的作為上聯;末尾的字是平聲的作為下聯。
四聲之中,陰平與陽平屬于平聲,其余屬于仄聲。
古人尚右,以右為大,故上聯在右。
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
對聯,是只有中國才有的一個傳統(tǒng)特色的文化,到了春節(ji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貼上對聯,對聯有著左右之分。為大家分享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
1、按因果關系區(qū)分。因是上聯,果是下聯。
對聯是漢字最有代表性的文化,上下聯可不是隨便寫的,兩者之間是有因果關系的,表示“因”的為上聯,也就是左聯,“果”為下聯也是右聯。
2、對聯的左右也可以根據時間來分辨。
舊時在前面是上聯,新時在后面是下聯,這個普遍在過年時候的春聯上有所體現。
3、按事情大小區(qū)分。
小在前,大在后。
4、按語言習慣分
區(qū)分對聯其實很簡單,對聯基本都是按照語言習慣來寫的,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個習慣來分,比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人們常說“福壽雙全”從來沒有“壽福雙全”的說法,所以就很容易區(qū)分出來了。
對聯左右聯區(qū)分例子:
這里按臉背對著大門時的時候來說左右。
上下聯之分:最后一個字是仄聲的為上聯,仄聲一般指三四聲,比如“新年納余慶”;最后一個字為平聲的是下聯,一般為一二聲,,比如“佳節(jié)號長春”。
對聯貼法:這要從古時候崇尚的方位說起。我們中國古代多以“左”為大位。所以對聯的上聯應當在“左”邊。這里指的左邊,是指背對門臉的時候,以對聯自己的位置為標準。如果以看對聯人的位置為標準,即面對門臉的時候,就是右邊。這里以對聯為方向暫稱。你看。明清時期建成的北京故宮、頤和園的所有對聯(門聯、柱聯、窗聯)都是上聯貼左側,下聯貼右側。全國許多名山大寺、名勝古跡、庵廟道觀等處的對聯也是如此。以“左”為大位的傳統(tǒng)一直沿用至今。就是現在各級重大會議上領導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從左至右為序的(報紙上所標方位的“左”“右”是以讀者為觀點的)。我們現在貼對聯也應該遵循這個順序:上聯貼左側,下聯貼右側。這里所說的上聯聯語中的最后一個字為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是平聲。比如“新年納余慶,佳節(jié)號長春”中的“新年納余慶”是上聯,“佳節(jié)號長春”是下聯。有個別用從詩詞、文章中摘出來的對偶句子作對聯的,平仄也有例外。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上下聯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個字為平聲的“落霞與孤鶩齊飛”是上聯,而最后一個字為仄聲的“秋水共長天一色”卻作下聯。這副聯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中的一副對偶句。同樣在滕王閣,還有其他所有對聯都是以古時的“左”為大位的。
其實,過去人寫東西,先右后左,也是這個意思。從書自己的方向來看,是從左到右的。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學和道德觀念。
所以按面對大門方向來看,上聯要在右邊。
看橫批:現在許多人已經不遵造過去的書寫方式了,也有從左向右書寫的。所以,主要看橫聯。從面對大門的`方向看:如果橫聯是從左向右的現代的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左,下聯在右;如果橫聯是從右向左的寫法,對聯也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對聯上下聯平仄的要求及定
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tǒng)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一)上下聯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應注意:上下聯尾字(聯腳)平仄應相反,并且上聯為仄,下聯為平;
詞組末字或者節(jié)奏點上的字應平仄相反;長聯中上下聯每個分句的尾字(句腳)應平仄相反。
(二)上下聯各自句內平仄交替。當代聯家余德泉等總結了一套“馬蹄韻”規(guī)則。簡單說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這樣一直下去,猶如馬蹄的節(jié)奏。
對聯怎么貼
貼對聯的位置,面對大門右手邊貼上聯,左手邊貼下聯;對聯的橫批也指示了對聯的方向,橫批從左往右寫;上聯就貼在左手側,橫批從右往左寫,上聯就貼在右手側。區(qū)分上下聯最主要是按照最后一個字的聲調,來進行區(qū)分的,比如上聯是(仄),下聯是(平);也可以按時間先后分區(qū)分,時間在前為上聯,時間在后為下聯。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于桃符。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每到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來迎接新的一年。但是很多人對于對聯怎么分左右,對聯怎么分上下聯,都不知道。
對聯怎么分左右?首先要看看對聯怎么分上下聯。
一般對聯分上下聯有以下四種區(qū)分方法:
一、是按音調平仄分
春聯比較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后一個字為仄音,下聯最后一個字應是平聲。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滿人間萬民歡”(“歡”是平聲)。仄聲:一般指三四聲,平聲:一般為一二聲。
二、是按因果關系分
“因”為上聯,“果”為下聯。比如“方向正確城鄉(xiāng)富,政策英明衣食豐”,因為只有“城鄉(xiāng)富”這個“因”,才會有“衣食豐”這個“果”。
三、是按時間先后分
時間在前為上聯,時間在后為下聯。比如“風送鶯歌辭舊歲,雪伴梅香迎新春”,“辭舊歲”在前,“迎新春”在后。
四、是按空間范圍分
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儉持家家道昌,團結建國國事興”。這副春聯中的“國”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國”在后。
總的來說,對聯分上下聯比較簡單,就相當于一句話以前,前半句和后半句要銜接。
對聯怎么分左右:
首先要區(qū)分門的上下首。在面對大門時,右手方向為上首,左手方向為下首。貼對聯時上聯貼上首,下聯貼下首;對聯的橫批也指示了對聯的方向,橫批從左往右寫;上聯就貼在左手側,橫批從右往左寫,上聯就貼在右手側。
對聯的基本規(guī)則是什么
一、字句對等。
一副對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
二、詞性對品。
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于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tǒng)的對仗種類。
三、結構對應。
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虛詞的使用,以及修辭的運用,合乎規(guī)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
四、節(jié)律對拍。
上下聯句的語流節(jié)奏一致。節(jié)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jié)奏“二字而節(jié)”,節(jié)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占一節(jié);也可以按語意節(jié)奏,即與聲律節(jié)奏有同有異,出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jié)奏點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對立。
句中按節(jié)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jié)奏點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guī)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遞換,傳統(tǒng)稱“平頂平,仄頂仄”。如犯本通則第十條避忌之,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則從寬。上聯收于仄聲,下聯收于平聲。
六、形對意聯。
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tǒng)一于主題。
對聯定義
對聯,漢族傳統(tǒng)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文化瑰寶。
以上就是關于上聯下聯怎么分左右,對聯上下聯怎么分左右一聲二聲的全部內容,以及上聯下聯怎么分左右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您。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99秒